(來源:醫(yī)學界)
轉自:醫(yī)學界
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,“Goobie and Doobie”還是YouTube視頻網站上一個無人關注的賬號,發(fā)布的視頻常常是對著一條河、一片?;蛞蛔剑臄z長達數小時的靜止畫面。
直到去年,賬號的主人Goobie首次出鏡,在一則長達48分鐘的視頻中,平靜地分享了他從頂級醫(yī)學院畢業(yè)成為一名神經外科醫(yī)生,工作10年后辭職成為無業(yè)游民的心路歷程,以及他對醫(yī)療體系的失望。
這則視頻目前播放量達到了驚人的1700多萬,近7萬人在視頻下留言。憑借這條視頻,“Goobie and Doobie”的粉絲也從幾百個猛增到了現在的56萬。
一位神經外科醫(yī)生辭職,為何能引起無數人的共鳴?
手術不能根治病痛
Goobie說,他大學就讀于MIT(麻省理工學院),后來又上了4年醫(yī)學院,在接受了6年神經外科的訓練后,做了10年神經外科醫(yī)生?!?023年我辭職了,沒人理解我為什么辭職?!?/p>
這是一個正在經歷中年危機男人的故事,Goobie希望通過分享自己的故事,能幫助到像他一樣正在經歷人生某個艱難階段的人。
Goobie選擇成為一名醫(yī)生,是為了幫助別人。他還記得上醫(yī)學院時的希波克拉底誓言,“系里有一個年紀較大的醫(yī)生,他說,你們作為醫(yī)生的工作,就是減輕(患者)痛苦而不是做手術、開藥。有可能是通過手術或開藥來減輕痛苦,但也有可能只是傾聽?!?/p>
在醫(yī)學院讀書期間,這句話曾伴隨著Goobie成長,在日后成為實習生、醫(yī)生后,他也一直記得這句話。
Goobie說,成為一名神經外科醫(yī)生,是因為自己一直對大腦運轉很感興趣。在醫(yī)學院就讀時,他就關注了一些前沿研究,如腦機接口。后來,他成功進入神經外科規(guī)培,花了6年時間學習怎么做腦手術和脊柱手術。不過,隨著研究越來越深入,Goobie認為給人類裝上機器人手臂或機器人腿的夢想可能不會實現。
29歲那年,Goobie順利進入美國的一家知名醫(yī)院成為神經外科醫(yī)生。
“我的合作伙伴很好,我工作的醫(yī)院很好,但我感覺很不快樂?!盙oobie承認,這似乎不合常理,因為在外人眼里,自己工資高,工作受人尊敬,同事們也很好,但他就是不開心,“當時我盡力了,但還是無法描述問題在哪兒?!?/p>
Goobie想起當初的宣誓,想起那位老教授的話——醫(yī)生的工作是幫病人解除痛苦。他也認為一名好的醫(yī)生應該如此,雖然他掌握所有最新的手術,也知道怎么把手術做好,也確實幫助了很多患者解除病痛,但還是有很多患者是他幫助不了的。
“如果有人患有脊柱退化,可能是椎間盤突出壓迫了神經,或是椎間盤嚴重磨損等原因導致疼痛。我可以通過手術切除突出的椎間盤,或者通過手術在脊柱里放置鈦釘或鈦棒,固定關節(jié),消除關節(jié)移位。如果還解決不了患者痛苦的話,就植入電極,阻斷疼痛信號?!?/p>
但后來Goobie意識到,他做的這些手術并沒有解決患者的問題,手術雖然會讓這些患者好轉一段時間,但沒法解決患者的根本問題。
還有一些患者,他只能對他們說,手術也幫不了你?!拔腋杏X很沉重,因為我是他們最后的希望。我以為醫(yī)生可以為患者解除病痛,我也確實解除了很多患者的病痛,但還是有很多人的痛苦我解除不了。”
困惑:醫(yī)療是治病還是謀利?
Goobie的助理醫(yī)師對他們的工作有一個形象的比喻,就好比一座房子屋頂漏水,把墻壁弄壞了,醫(yī)生做的手術就如同進入房子,修補好損壞的墻壁,但沒有去管漏水的屋頂。
這也啟發(fā)了Goobie,他開始在臨床中詢問病人:你是做什么工作的?你平時吃什么?你吃什么藥?吸煙嗎?喝酒嗎?朋友多嗎?家里人怎么樣?你壓力大的時候睡得好嗎……“我對所有病人都會問一大堆問題?!?/p>
經過長期觀察,Goobie發(fā)現,患者的生活行為方式,會影響他們的疾病走向。一些患者有著健康的飲食,充足的睡眠,良好的社會關系,保持運動鍛煉,沒有不良生活習慣,工作壓力大時就通過冥想等釋放壓力。“這樣做的人,很快就會康復,我不需要再給他們做手術,(有些人)在我做手術的幾周前就康復了?!?/p>
反之,如果是生活習慣不好的患者,即便手術后暫時好轉,也會在一段時間后復發(fā),然后再做手術,又好轉個半年一年,接著同樣的問題會再出現?!熬褪悄莻€屋頂漏了的問題?!?/p>
Goobie明白了,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會給病人帶來健康,不只是背痛好了,皮膚、消化道、脫發(fā)……都會好起來。
但醫(yī)療系統(tǒng)的設定卻并非如此,“醫(yī)療系統(tǒng)的問題在于,醫(yī)院必須賺錢,它們要在經濟體量上增長。但如果你找到一種幫病人康復的方式,其中不包括手術和藥物,那醫(yī)院和醫(yī)生就陷入大麻煩了,因為你找到的這種方法不能向病人收費的話,你就失業(yè)了。”
Goobie覺得整個國家的醫(yī)療系統(tǒng)出問題了,當前醫(yī)學的重點沒有落在“如何讓病人康復”上,而是在手術、藥物等各種能賺錢的手段。
這讓Goobie陷入了醫(yī)生的職業(yè)道德困境之中,他把這種感受稱為“道德傷害”,意為自己在做的事違背了道德準則,破壞了內心秩序。他無法忍受通過別人的痛苦來獲利。病人就像那座屋頂漏水的房子,他的工作只是修補受損的墻壁,卻沒法修補屋頂。
那時,Goobie的妻子沒有工作,他是家庭唯一的收入來源,他必須繼續(xù)工作,繼續(xù)做他已經不再相信的工作?!斑@讓我崩潰了,我長了40磅,悲傷、憤怒、沮喪、沒有希望?!?/p>
合同到期前一年,他38歲,大都數外科醫(yī)生都會工作到60多歲,但他不知道怎么繼續(xù)下去。如果再繼續(xù)工作20多年,他覺得他的身體和心靈都會垮塌,他活不到60歲就會死去。
“我知道我快死了,身體和內心都是,我和妻子商量,把醫(yī)生作為兼職工作可以嗎?去做一些能讓自己開心的事情,比如回歸自然。”Goobie說,“在妻子的支持下,我去和醫(yī)院說找個人替我,2023年9月,我辭職了?!?/p>
醫(yī)生如何看待Goobie的感受?
剛辭職時,Goobie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干什么,別人問起他的辭職,也讓他覺得很難堪。
“過了一段時間后,我反而覺得沒計劃挺好的,沒有計劃就不必在某個時間去做某件事。我再也不用做脊柱手術了,我也沒有收入,但我還有一點存款,靠這些存款我還能生活很長一段時間。”Goobie說,這大概就是很多人說的中年危機,但他覺得,過去的9年他都過得很不開心,那才是危機所在。
“現在,我在經濟上可能面臨危機,但從來沒有這么開心過。我睡得好,吃得健康。我?guī)е返綉敉馔讲?,我和妻子每天出去散步?!盙oobie的狗叫Doobie,已經8歲了,他知道狗狗會在他之前離世,他想記錄下與狗狗在一起的生活,所以開設了“Goobie and Doobie”這個視頻賬號。
通過戶外健康的生活方式,Goobie也變得健康起來,他的體重下降了,聆聽大自然的聲音也讓他內心獲得了平靜,他希望自己發(fā)布的視頻能夠幫助更多人緩解壓力。
Goobie忠于內心,活出了真實的自己。很多人在他身上找到了共鳴,認為他做了很多人想做而不敢去做的事。
有醫(yī)生表示,自己行醫(yī)14年了,非常理解Goobie的感受,“我一直在想,如果醫(yī)學不是我唯一的收入來源,我該如何維持生活。醫(yī)學耗費了我太多的青春,我覺得是時候走出去,過上幸福的生活了?!?/p>
一位家庭醫(yī)生稱,自己之所以從事醫(yī)學是因為想幫助別人,但他和Goobie一樣,有相同的挫敗感,尤其是沒有時間傾聽患者,“我也打算辭職,你給了我極大的啟發(fā)。我打算休息一年,想出一種更令人滿意的方式來幫助別人?!?/p>
一位退休的護理人員認同Goobie的觀點,她說,藥物和手術只是治療病人的工具,而健康的工具應該是健康的食物、運動、睡眠等。還有患者介紹,自己在做背部手術前,曾被醫(yī)生要求減肥,結果30年都未再復發(fā),也省去了手術的煩惱。
國內某醫(yī)療行業(yè)從業(yè)者看了Goobie的視頻后十分感慨,他說,雖然醫(yī)學發(fā)展迅速,但仍有很多疾病是無法徹底治愈的,尤其是在充滿未知的腦科學領域,“疾病治療一直都不是醫(yī)生單方面的事,需要醫(yī)患雙方的共同配合?!?/p>
他認為,多數醫(yī)生可能都有過Goobie的感受,即醫(yī)院需要維持收支,難免會有過度醫(yī)療的情況,也會讓部分醫(yī)生產生違背學醫(yī)初心的感受,進而懷疑醫(yī)療的意義和對患者的價值,“改變不了大的醫(yī)療環(huán)境,那就保持善良和責任心,從影響患者開始做起?!?/p>
來源:醫(yī)學界
運營:莉 莉
值班編輯:郭雪梅
特別聲明:以上內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