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鄭州市第七人民醫(yī)院副院長、心肌病團隊負責人趙育潔教授帶領多學科團隊,為一名“完全鏡面右位心合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”患者成功實施PIMSRA(經(jīng)皮心肌內室間隔射頻消融術)/Liwen術式。該手術不僅是河南省首例,更是全國首例針對完全鏡面右位心患者的高難度手術,標志著河南省在復雜結構性心臟病微創(chuàng)介入領域實現(xiàn)重大突破。
一顆心臟,不在胸腔左側,而在右側;內部結構如鏡像般完全反轉;厚厚的室間隔阻塞了左室流出道血流,讓患者時刻面臨暈厥甚至死亡威脅——這就是“完全鏡面右位心合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”,一種在醫(yī)學文獻中都極為罕見的危重組合。
▇鏡面之心,生命難以承受之“重”
患者周先生,今年49歲,來自河南一個普通農村家庭。自出生起,他的心臟就與眾不同——完全鏡面右位心,不僅長在右側胸腔,內部心房、心室及大血管也全部如照鏡子般左右反轉。
如果說這一生理結構僅為日常體檢帶來些許“意外”,那么真正懸在他頭頂?shù)摹斑_摩克利斯之劍”,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。該病常由基因突變引起,患者左心室與右心室之間的“墻”——室間隔異常增厚,堵塞心臟血液流出通道。
“肥厚的室間隔占據(jù)左室流出道空間,通過的血流變得又細又急,導致供血不足,引發(fā)胸悶、胸痛、暈厥甚至心源性猝死。該病多具遺傳性,常給患者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?!毙膬纫恢魅吾t(yī)師孫運說道。
兩種罕見情況疊加,加上高血壓、糖尿病與心衰,令周先生陷入生命困境。多年前一次不明原因暈厥,已是危險警示;近兩年病情持續(xù)惡化,他連稍快行走都會頭暈、眼前發(fā)黑,幾乎喪失勞動能力。
“如果到最后需要心臟移植,花費太高……為了孩子,我可能選擇放棄。”周先生哽咽道。疾病的罕見性、身體的限制與潛在風險,如幾座大山壓在這個本就拮據(jù)的家庭身上。經(jīng)多方打聽,周先生及家屬懷著最后一線希望,來到鄭州市第七人民醫(yī)院。
▇勇闖“禁區(qū)”,多學科協(xié)作創(chuàng)造生命奇跡
看著患者及家屬期冀的眼神,副院長趙育潔帶領的心肌病多學科團隊(包含心外科、超聲科、麻醉科、CCU、內分泌科等)進行了充分的討論。結合患者與家屬意愿,最終確定實施PIMSRA/Liwen手術。由于患者心臟結構完全反位,手術團隊提前調整手術床為右側斜臥位(常規(guī)為左側),超聲科副主任楊帆左右手協(xié)作,經(jīng)過一個多小時反復評估與探尋,終于確定安全進針路徑。
“患者心臟結構完全反向,要求我們在思維和操作上實現(xiàn)‘鏡像轉換’,”趙育潔教授說,“射頻消融針操作、器械進入角度、超聲切面判斷,都與常規(guī)手術截然不同。就像習慣右手寫字的人,必須用左手寫出同樣工整的字,且不能有任何失誤?!?/p>
傳統(tǒng)治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多采用外科開胸心肌切除術(Morrow術),創(chuàng)傷大、風險高,醫(yī)生培養(yǎng)周期長。而PIMSRA/Liwen術式作為創(chuàng)新微創(chuàng)介入技術,通過一根細長的射頻消融針在超聲引導下經(jīng)心尖進入肥厚室間隔,發(fā)出射頻能量達到損傷室間隔血管和心肌的目的,使其隨時間逐漸攣縮、變薄,從而恢復左室流出道通暢。該術式創(chuàng)傷小、恢復快,但對團隊技術、經(jīng)驗與協(xié)作能力要求極高。
此次手術面臨三大挑戰(zhàn),首先是解剖定位之難:鏡面右位心使常規(guī)解剖標記全部失效,手術團隊必須在腦海中重構“鏡像地圖”,任何方向誤判都可能導致心臟穿孔等嚴重后果。其次是超聲引導之精:術中超聲是心內科醫(yī)生的“眼睛”。超聲醫(yī)生需熟練識別鏡面心臟的非常規(guī)切面,并打破常規(guī)左右手協(xié)作,實時為消融針的進入、定位和消融提供最精確的導航。再者需要團隊協(xié)作之契:手術涉及心內科、超聲科、麻醉科、心外科后備團隊、CCU及心內科病房等多個部門,每一環(huán)節(jié)都需深刻理解鏡面心臟特殊性,實現(xiàn)無縫銜接。
經(jīng)過周密術前討論與模擬演練,手術如期進行。介入手術室內,超聲科副主任楊帆緊盯屏幕,左右手嫻熟切換,“打”出一個個清晰的反向解剖結構;副院長趙育潔全神貫注,手中的射頻消融針在鏡像的室間隔中游走,每一個旋轉、推進都慎之又慎;麻醉科耿素娟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;技師和護理團隊亦各司其職,整個過程井然有序。
當射頻消融針在超聲實時監(jiān)控下繞過重重“反位”結構,精準抵達目標肥厚心肌時,所有人屏息凝神。消融過程中,周先生生命體征平穩(wěn),消融范圍理想,手術順利結束!
▇仁心仁術,頂尖團隊守護“心”健康
術后,周先生恢復迅速,之前走路時的胸痛、頭暈癥狀完全消失?!案杏X胸口的大石頭終于被搬走了,呼吸從未如此順暢!”他激動地說。出院當天,他精神煥發(fā),堅持自己開車回家,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。
這次手術的成功,離不開鄭州市第七人民醫(yī)院心肌病團隊的卓越協(xié)作。該團隊在副院長趙育潔的帶領下,長期深耕心肌病領域,是國內最早開展并推廣肥厚型心肌病微創(chuàng)介入治療技術的團隊之一。
兩年多來,團隊已成功為220余例患者帶來“心”生,年PIMSRA/Liwen手術量及技術難度分別位居全國前四、河南省第一,吸引全國各地的復雜疑難患者前來就診。
作為國家心肌病??坡?lián)盟優(yōu)秀區(qū)域指導中心,鄭州市第七人民醫(yī)院心肌病團隊不僅熟練掌握PIMSRA/Liwen術式,在心肌病的超聲篩查、心臟核磁評估、基因診斷、藥物優(yōu)化治療、ICD預防猝死、心臟再同步化治療(CRT)、外科手術乃至心臟移植等方方面面,均位于國內前沿,為患者提供精準“一站式”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“每一顆心臟都獨一無二,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,”趙育潔教授表示,“這次手術成功,是我們團隊協(xié)作、技術創(chuàng)新與勇于挑戰(zhàn)的集中體現(xiàn)。它證明,即使面對最復雜、最罕見的心臟結構異常,我們也有能力通過精準微創(chuàng)技術為患者帶來新生。下一步,我們將繼續(xù)攀登技術高峰,讓更多‘心病’患者重獲‘心’生?!?/p>
特別聲明:以上內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(wǎng)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