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8日,山東曲阜孔廟莊嚴肅穆,以“仁禮天下 和合大同”為主題的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在此隆重舉行。大典的開城儀式上,一套氣勢恢宏、榮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的“天子長安”編鐘公開奏響,以其沉雄悠遠的金玉之聲,為這場文化盛典定下了莊嚴的基調,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。
這套由西安外事學院理事長、校長黃藤敬獻的編鐘,作為開篇環(huán)節(jié)編鐘樂舞《金聲玉振》的核心元素,引領參祭嘉賓步入深厚的文化情境。其壯觀的形制與典雅的樂音相結合,以禮樂融合的表演形式,構成了儀式的首個高潮。乙巳年公祭孔子大典總導演周長征介紹,開城儀式是祭孔大典情感基調的“定音錘”,此舉旨在讓千年儒家文化在當下真正“活”起來,不僅是對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的尊重與認同,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動表達。
“天子長安”編鐘本身即一件非凡的重器。它由黃藤歷時十年精心策劃創(chuàng)作完成,全套由111枚鐘構成,嚴格遵循周朝禮樂制度中“天子四面懸掛鐘磬”的最高規(guī)范。編鐘總長21.55米,總高2.9米,總重量達9.5噸,分四組三層懸掛。鐘體銘文精選自《詩經?周頌》與《詩經?大雅》,紋飾均復刻自周朝出土文物,鐘架立柱采用上古神獸“犼”的造型,淋漓盡致地體現(xiàn)了周朝的禮樂等級與文化精神。在制作工藝上,創(chuàng)造性地融合了傳統(tǒng)失蠟澆鑄法與現(xiàn)代3D打印技術,使其音準達到現(xiàn)代演奏標準,能夠完成復雜曲目及多樂器合奏。2023年5月22日,該編鐘以“最大規(guī)模的編鐘”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,成為現(xiàn)存規(guī)模最大、音域最廣的仿古青銅編鐘集群。
早在今年四月,“天子長安”編鐘已正式入藏曲阜孔廟金絲堂。因此,此次在祭孔大典上的奏響,具有非同尋常的象征意義。它既是對至圣先師孔子的崇高致敬,也標志著這套禮樂重器終于在儒家文化的圣地找到了歸宿,并煥發(fā)出嶄新的時代活力。周長征導演說:“孔子一生致力于復興禮樂,推崇雅樂對人心的陶冶,‘天子長安’編鐘的融入,正是對先圣教誨的最好回應。”
信息來源:西安外事學院 文/李浩 劉汶萱
特別聲明:以上內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