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向乖巧聽話的孩子,突然開始和父母對著干、唱反調該怎么辦?
這是我經常遇到的咨詢,也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教育問題,需要顛覆我們一些常規(guī)的、固化的認知。
對于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,大多數(shù)人是復制了自己父母的方式,用一種“非黑即白”的二極管思維來看待:
要么是全面壓制,認為孩子太小,是非不分,好壞不分,必須要聽父母的話,才不會犯錯,好孩子,是嚴厲管教出來的。
要么是畏手畏腳,害怕孩子太過乖巧聽話,會成為討好型人格,繼而所有事情,都由著孩子。
實際上,我們需要跳出這種“二選一”的模式,看到第三條路。
不要去選擇“該不該讓孩子乖巧、聽話、服從”,而是去判斷以下幾個問題:
只有我家孩子唱反調,還是別人家孩子都會唱反調?
唱反調的孩子,需要達成什么目的?
孩子唱反調的弊是什么,利是什么?
唱反調的孩子,會一直唱反調嗎?
當我們解答完這4個疑問,第三條路的答案自然而然就出來了。
01
只有我家孩子唱反調
還是別人家孩子都會唱反調?
大家一定都有這樣的經歷,當我們聽到樓下的其他父母說:我家孩子也這樣的時候,是不是瞬間輕松了很多。
原來別人家孩子也是這樣啊,我以為就我家孩子不聽話呢。
當我們再擴大聊天范圍,聽到別的小區(qū)的父母也這么說,就更加輕松了。
再擴大了解范圍,看到網上很多不認識的父母也這么說,就完全接受了。
這就是“普遍性視角”,以此來判斷孩子的行為到底是“個例”還是“共性”。
當一個“不合理”行為出現(xiàn)在1個孩子身上時,我們很篤定:不應該是這樣!
出現(xiàn)在10個孩子身上時,我們開始質疑:難道孩子都是這樣?
出現(xiàn)在100個孩子身上時,我們長吁一口氣:真的都是這樣??!
出現(xiàn)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時,我們恍然大悟:原來孩子都是這樣啊~
孩子進入幼兒階段以后,幾乎都是這樣的:唱反調、跟父母對著干、我就要、我就不。
這是共性,共性意味著生命發(fā)展有一條既定的客觀規(guī)律:
孩子2歲左右進入自我意識發(fā)展期,其明顯特征是:我要自己做,不聽從父母的安排。
至少到目前為止,兒童心理發(fā)展學領域對孩子唱反調、對著干等”叛逆行為“的界定,是自我意識發(fā)展的正常表現(xiàn),并非不合理的行為。
從這個角度來說,2歲以后的孩子,如果開始唱反調,父母們該高興才對,因為孩子的心理發(fā)育走在正常的軌道上。
相反,如果一個3、4歲的孩子,總是對父母言聽計從,沒有一絲反抗的跡象,反倒會讓人擔憂這孩子的天性是不是被暴力壓制了。
02
唱反調的孩子
需要達成的目標是什么?
孩子為什么要唱反調?他老跟父母對著干是為了什么?
有時候是為了給自己爭取好處、滿足欲望,比如多吃一些零食、多買一個玩具、多玩一會兒、穿自己喜歡的衣服、用自己喜歡的書包等等。
有時候是為了確定自己的控制權有多大,比如我們讓他再玩5分鐘就回家,他說不,10分鐘,我們說再聽一集故事就結束,他說不,2集。
有時候為了感受自己的選擇權有多廣,比如我們建議他選黑色的羽絨服,耐臟,他說不,我要藍色的,我們說今天去游樂場玩,他說不,我要去公園。
當孩子開始用“我不、我要”這樣的句式和我們討價還價的時候,自我意識開始萌芽、迅速發(fā)展。
唱反調可以說是幼兒階段的孩子發(fā)展自我意識的主要路徑。
他不僅可以自由控制自己的身體,還可以自由控制自己的語言,更令他欣喜的是,還可以自由控制自己的想法。
這簡直太神奇了!
對于我們父母來說,這意味著打今兒開始,要把孩子當個有想法、有主意的獨立個體來看待了,我們說啥就是啥,說一不二的日子,結束了。
03
孩子唱反調的弊是什么
利是什么?
自我意識發(fā)展需求下的唱反調行為,有利有弊。
弊在于:由于孩子的認知水平非常不足,想要自己做主,但常常做錯,給父母帶來額外的麻煩。
有一次我兒子想去蛋糕店買面包,我們當時所處的位置,走另外一條路是比較近的。
但是兒子固執(zhí)的非要走原來一直走的那條路,我們就得繞好大一圈兒才能到。
我試圖給他解釋這兩個距離的差別,但他完全不聽,堅持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走。
我覺察到這樣的勸說是無意義的,強制他跟我走近路似乎也沒有必要。
不就是多走一段路嘛,這個麻煩我可以接受。
有的時候,孩子的唱反調還會觸碰安全紅線,帶來危險。
我兒子3歲左右的時候,喜歡在商場里亂跑,我去制止他,他非但不停下,反而跑得更歡,一溜煙從商場大門跑出去,跑到了自行車道上。
我快速追上去拉住了他,他掙脫開后又跑了出去。
屢次勸說無效,無奈之下,我用“武力”制止了兒子的唱反調,這是兒子迄今為止,唯一一次的挨揍體驗。
利在于:孩子在一次次成功做主的體驗中,建立起我能行、我會做的自我效能感,以及我可以做自己的安全感。
我兒子每天都要做視功能訓練,經過長期的斗爭我發(fā)現(xiàn)一個規(guī)律:
如果我直接命令兒子來做訓練,基本都會被他反抗說:我不做,我還沒玩夠呢。
但是如果我說:你準備玩多久以后開始訓練,他會說再玩10分鐘,10分鐘以后,我再去叫他,他基本上都會立刻過來,訓練很容易就推進下去了。
后者之所以更有用,是因為我把做訓練的決定權交給了兒子,自己做主的時間,更容易遵守。
久而久之,兒子體會到了自己計劃、自己執(zhí)行的自豪感,覺得自己還挺會安排的,一天下來,玩也沒有耽誤,訓練也沒有耽誤,所有的事情都如期完成。
這就是唱反調的“利與弊”,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弊是多于利的。
但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唱錯的反調,就剝奪所有孩子可以說不的機會。
隨著孩子認知水平的提高,有利之處一定會越來越多,最終在孩子發(fā)展自信、自尊、獨立思考等能力的時候,成為關鍵性力量。
04
唱反調的孩子
會一直唱反調嗎?
很多父母擔心,如果經常允許孩子唱反調,孩子會變成脫韁的野馬,我行我素,沒有章法,現(xiàn)在都這么倔強,長大了不得上天?
實際上,能夠被允許唱反調的孩子,反而不會一直唱反調。
凡是一直唱反調,事事對著干,時時都不服從的孩子,幾乎都曾被嚴厲壓制,不允許一絲一毫的叛逆。
唱反調本質上是為了滿足自我意識發(fā)展的需要,這是一個階段性任務,如果孩子能夠順利的完成這個任務,唱反調的行為自然就會減少。
等到進入青春期的時候,唱反調行為又會出現(xiàn),幫助孩子完成青春期中挑戰(zhàn)父母權威的任務。
只要我們不是高壓式父母,直升機式父母,孩子唱反調之余,也會積極配合,聽從安排。
綜上所述,我們能夠發(fā)現(xiàn)的第三條路是:
從前瞻性和全局觀來看,知道唱反調是一個肩負發(fā)展任務的階段性現(xiàn)象,那就欣然接受,不要火力壓制。
從辯證的思維視角來看,看到唱反調有利有弊,那就放大利的一面,忽略弊的一面。
最后用轉移注意力、放權、妥協(xié)等智慧的手段,和唱反調的孩子,和諧相處。
特別聲明:以上內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