杰西卡 發(fā)自 副駕寺
智能車參考 | 公眾號 AI4Auto
兩個身價超千億的巨頭,聯(lián)手具身智能合作了。
如今市值已躋身車企第二賽力斯,在具身智能賽道潛心布局已久,剛剛以一則公告,正式官宣了其具身智能的最新動向。
不過這次攜手的隊友,不是“好大哥”華為,而是另一家大家熟知的科技巨頭——字節(jié)跳動
看起來,這似乎是賽力斯首次明確對外官宣具身智能進展,但深挖之下,實際早在兩年前,賽力斯就在為打造機器人做準備了。
賽力斯官宣具身智能,隊友是字節(jié)火山
賽力斯最新發(fā)布公告,官宣旗下的子公司重慶鳳凰技術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重慶鳳凰”),攜手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,簽訂了一份關于共同研發(fā)智能機器人技術的初步合作協(xié)議。
重慶鳳凰,是賽力斯的全資子公司,經營范圍包括智能機器人的研發(fā)、制造、銷售等等。
火山引擎,大家可能比較熟悉了,2020年成立的科技公司,專注做AI、云計算和數(shù)據(jù)服務,母公司是最新估值約超3300億美元(約2.35萬億元)的字節(jié)跳動
據(jù)公告介紹,雙方打算通過“技術研發(fā)+場景驗證”的模式,圍繞“多模態(tài)云邊協(xié)同的智能機器人決策、控制與人機增強技術”展開合作。
簡單理解就是:
- 字節(jié)提供AI技術支持:包括AI算法、算力、多模態(tài)模型等;
- 賽力斯提供產業(yè)場景和落地經驗:包括提供真實的產業(yè)需求、測試環(huán)境,并負責將技術最終落地到汽車、機器人產品中。
不過呢,這次簽署的還只是一個框架性協(xié)議,等同于意向書,目前還沒有披露更多細節(jié)。賽力斯也明確了,協(xié)議不會對2025年財務業(yè)績造成什么重大影響。
至于怎么具體合作、做什么項目,涉及金額幾何,就要看后續(xù)簽訂更具體的合同內容了。
另外,公告還提到了,賽力斯官宣入局具身智能的緣由:
其一,是響應國家“人工智能+”政策的號召,推動AI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。
其二,是從賽力斯自身角度出發(fā),可以提前布局前沿技術,為未來的智能汽車、智能制造領域做準備,也符合公司的長期發(fā)展戰(zhàn)略。
事實上,賽力斯瞄準具身智能已久,早在兩年前就開始暗藏珠璣,埋好了伏筆。
車企具身智能布局,集體浮出水面
捋捋時間線,賽力斯從2023年底開始,就被外界感知到了入局具身智能的動作。
這一過程,可以大致分為三條線:
第一條線是成立專門的公司、注冊品牌,為具身智能業(yè)務搭建實體架構。
早在2023年12月,賽力斯就連同重慶市財政局,共同出資成立了重慶賽力斯鳳凰智創(chuàng)科技,專門用于承接機器人業(yè)務
2024年9月,賽力斯申請了“ROBOREX”商標,不久前已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核準注冊。當時外界普遍推測,這很可能就是賽力斯機器人產品的潛在品牌。
還有本次簽署協(xié)議的重慶鳳凰,也是賽力斯在今年3月17日創(chuàng)立的新公司。
而且重慶鳳凰成立不過半月,還攜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,合資成立了北京賽航具身智能技術有限公司,專注于智能機器人的研發(fā)與銷售,賽力斯通過重慶鳳凰持股70%
第二條線,體現(xiàn)在賽力斯正在為具身智能業(yè)務“招兵買馬”
2024年下半年開始,賽力斯的招聘信息中,就已多次出現(xiàn)具身智能相關的需求,覆蓋具身智能控制工程師、嵌入式軟件開發(fā)等崗位。
比如今年的春季校招,賽力斯首次設立了“具身智能大模型工程師”崗位;秋季校招還有“具身智能大模型算法工程師”等崗位,現(xiàn)在還能在其招聘官網(wǎng)中看到。
第三條線,實際和第一條線相輔相成,就是與外界力量進行戰(zhàn)略合作。
像是和前面提到的重慶市財政局、北航,以及本次合作的字節(jié)等等。
梳理下來,其實在具身智能這條路上,賽力斯排兵布陣已久,各方面都做了鋪墊,這次明確宣布合作,更像是時機恰到好處的進場宣言。
不僅僅是賽力斯,如今國內眾多主流車企,都在追趕具身智能這一熱潮。
“參賽”方式無非兩種,要么自主研發(fā)——已有產品亮相的包括廣汽的GoSide、GoMove、GoMate人形機器人“家族”,小鵬的PX5和Iron,小米的CyberOne和鐵蛋(CyberDog)等等。
△廣汽GoMate人形機器人
理想、蔚來、東風等等也都明確表態(tài),正在具身智能領域加快動作。
要么就是砸錢投資,尋找合作機會。
像是比亞迪、上汽投資智元機器人,攜聯(lián)手海爾集團……
還有奇瑞攜手AI公司Aimoga,打造了墨甲人形機器人墨茵,上半年已經完成首批交付,有消息稱,這個月就會面向經銷商和個人售賣了。
△奇瑞人形機器人墨茵
車企們集體跨界入局,當然不單純是因為這個賽道火熱,還因為這些主機廠有得天獨厚的優(yōu)勢。
汽車,尤其是智能汽車,本身就類似一個搭載了大量傳感器和強大計算平臺的“機器人”。車企在智能輔助駕駛、環(huán)境感知、智能決策等領域積累的技術,與人形機器人很大程度上共通。
并且車圈當前競爭異常激烈,車企迫切需要尋找第二增長曲線
被視為下一個萬億級賽道的人形機器人,自然很適合成為巨頭們爭奪的入口,且想象空間無限
就拿賽力斯來說——當初賽力斯(彼時還是小康股份)在危急邊緣掙扎求生,與華為深度綁定后才脫離了至暗時刻,5年間市值從200億元左右,暴漲到今天超2700億元,幾乎翻了12倍還多。
在國內車企中,賽力斯已位列市值第二,僅次于比亞迪。
而現(xiàn)在,賽力斯開始了具身智能的新征程,不能再以單純車企造車來看待了。
重估賽力斯,是時候了……嗎?
特別聲明:以上內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(wǎng)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