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五晚上十點,我突然收到閨蜜的語音,聲音又啞又累,還夾雜著孩子的啜泣聲:“你說這‘眾’字怎么就教不會啊?我從七點講到九點,他要么把下面兩個‘人’寫成‘入’,要么疊成一堆,我一著急嗓門大了點,他還哭著說‘我記不住’……”
我點開她發(fā)來的作業(yè)本照片,滿頁都是橡皮擦的痕跡,“眾” 字被改得面目全非。
其實我早知道她的難處:自從娃上了一年級,每天陪識字就成了 “戰(zhàn)爭”。
聽著她在語音里嘆氣 “我是不是方法錯了”,我趕緊把《漢字可以這樣學》的鏈接發(fā)給她:“你試試這套,不是讓娃死記,是教他懂字的由來,好多家長用著都說管用?!?/p>
沒想到一周后,閨蜜興沖沖發(fā)來視頻,鏡頭里她的娃正拿著書指甲骨文:“媽媽,你看‘眾’是三個人干活!”
閨蜜笑著說:“現(xiàn)在每天不用我催,他主動翻書學字,昨天去超市還幫我認‘米’和‘面’,我總算不用氣到失眠了?!?/p>
1
不是娃記不住,是沒給字安上 “看得見的記憶”
閨蜜之前教 “人、從、眾”,總在重復 “一個人是‘人’,兩個人是‘從’,三個人是‘眾’”,可娃眼里,這就是三個長得像的符號,今天記明天忘。
但《漢字可以這樣學》里,每個字都帶著 “甲骨文密碼”:
教 “人” 時,書里直接放了甲骨文和楷體的對比圖,畫著一個側(cè)身站立的小人, 甲骨文的“人”就是側(cè)身彎腰的樣子,頭、身體、腿都清楚;
教 “從” 時,是兩個小人一前一后走,兩個人跟著走,就是“從”;
到 “眾” 的時候,干脆畫了三個小人在太陽底下勞作,大家一起勞動,就是“眾”。
閨蜜說,娃第一次看就指著 “眾” 的甲骨文笑:“媽媽,他們在種地呢!”
從那以后,娃寫 “眾” 再也沒錯過 —— 因為他記的不是 “三個‘人’疊一起”,而是 “三個小人干活” 的畫面,就像給抽象的字安上了 “看得見的記憶”。
后來教 “目” 和 “日”,閨蜜再也不用反復強調(diào) “兩橫和一橫”。
書里寫著,“目”是我們的眼睛,里面兩橫是眼珠;“日”中間的一橫,最初是從黑點演變來的。
現(xiàn)在娃寫作業(yè),只要猶豫,就會下意識摸眼睛,嘴里念叨 “眼珠是兩橫,所以是‘目’”。
閨蜜感慨:“以前總怪娃不用心,現(xiàn)在才知道,不是他記不住,是我沒找對方法 —— 當字變成‘故事’,根本不用死記硬背?!?/p>
2
別逼娃 “坐住學”,好玩的識字才會主動追。
閨蜜之前總跟我吐槽:“每天把他按在書桌前認半小時字,他要么摳橡皮,要么玩鉛筆,最后我累得慌,他還委屈。”
直到用了《漢字可以這樣學》,她才發(fā)現(xiàn):低年級的娃,根本吃不下 “枯燥的灌輸”,但能順著 “玩” 的勁頭學會所有東西。
這套書的有趣之處,在于它 “搭積木” 式的字群拓展。
講完 “人”,馬上帶出 “從、比、北、眾”:“從” 是兩人相隨,“比” 是兩人并肩,“北” 是兩人相背,“眾” 是三人勞作 。
閨蜜陪著娃把這些字排成 “小人隊”,娃突然說:“媽媽,帶‘人’的字都和我們有關系!” 現(xiàn)在看到 “你、他、?!?,都會指著單人旁念叨 “這個字有‘人’” 。
閨蜜跟我說:“以前是我逼他學,現(xiàn)在是他追著學 —— 原來把識字放進生活里,娃根本不覺得是負擔?!?/p>
之前閨蜜還跟我吐槽過一件事:娃看到 “家” 字,突然問 “媽媽,‘家’字下面這個是什么意思呀?”
她當時懵了,只能說 “就是這么寫的”,看著娃疑惑的眼神,她特別挫?。骸拔液孟裰粫屗J‘字’,卻沒教他‘字背后的東西’?!?/p>
但《漢字可以這樣學》里,每個字都帶著 “文化小彩蛋”,幫娃把 “符號” 和 “生活、歷史” 連起來。
比如學 “家” 時,書里寫著:古代造的“家”字里有豬,因為豬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之一,家里有豬,生活才富足安穩(wěn)。
娃聽完恍然大悟,指著自己的房間說:“那我的‘家’里有玩具和爸爸媽媽,也是寶貝!”
書里每個章節(jié)都有 “思維導圖拓字群”。
比如學 “木” 的時候,書里畫了一張思維導圖,以 “木” 為中心,連出 “林(兩棵樹)、森(三棵樹)、松(木 + 公)、柏(木 + 白),這種標注方式讓孩子明白,帶“木”字旁的字大多和樹有關。
現(xiàn)在娃看到 “楊、柳、桃”,不用教就知道 “這些都是樹,所以有木字旁”;看到 “桌、椅、柜”,會說 “這些是木頭做的,所以也有木字旁”。
之前學 “想、情、憂”,他還自己指著 “心” 字底說:“這些字都和心里的感覺有關吧?”
閨蜜說:“以前我總覺得‘認對字、寫對字’就夠了,現(xiàn)在才明白,識字是讓娃懂‘字怎么來、怎么用’,這樣后面學閱讀、寫作才不費勁。”
3
給娃選對識字書,比逼他多認 100 個字更重要。
現(xiàn)在閨蜜的娃已經(jīng)把《漢字可以這樣學》四冊翻了大半,這套書按 “認知規(guī)律分級”:第一冊從 “人、手、口、目” 這些身體部位字開始,第二冊擴展到 “山、水、草、石“ 等自然景象字,后面兩冊再加入更復雜的常用字 ,就像搭積木一樣幫孩子構(gòu)建識字網(wǎng)絡。
之前默寫要吼半小時,現(xiàn)在十分鐘就能寫完,還能給閨蜜講每個字的 “甲骨文故事”;之前出門看到字就躲,現(xiàn)在會主動問 “媽媽,那個字念什么,它的甲骨文長什么樣?”
看著閨蜜從 “陪學焦慮” 到 “輕松陪讀”,我真心覺得:6-9 歲是娃識字的 “黃金期”,這時候選對方法,比逼娃死記硬背管用 10 倍 。
當娃覺得 “識字好玩、有用”,自然會帶著好奇心去探索,根本不用家長催。
這套《漢字可以這樣學》之所以適合 6-9 歲的娃,用 “字源識字法” 把每個漢字變成娃能看懂的 “連環(huán)畫”,用思維導圖建立字與字的聯(lián)系,還藏著國學小知識 ,讓娃不僅 “認得出”,還 “懂得到、用得上”。
如果你也像之前的閨蜜一樣,陪娃識字時總?cè)滩蛔『?、總覺得 “娃怎么教都不會”,不妨試試這套書。
它不是讓娃 “多認多少字”,而是幫娃建立 “對漢字的興趣”,讓他們覺得 “原來漢字這么有意思”。
給娃一套 “懂著記、笑著學” 的識字書,也給自己一個不吼不叫的陪學時光 —— 畢竟,比起作業(yè)本上的紅勾,娃眼里對漢字的好奇,才是更珍貴的東西。
特別聲明:以上內(nèi)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(nèi)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(wǎng)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