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丨曹媛
編輯丨孫超逸
當中國新能源車在全球市場掀起“彎道超車”熱潮時,另一種綠色出行工具也在歐美市場悄然走紅。它叫E-bike,即電動助力自行車。
大數(shù)跨境數(shù)據顯示,全球E-bike市場規(guī)模2024年為350億美元,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622.5億美元。
在這場全球綠色出行革命中,中國作為自行車和電單車生產大國,憑借供應鏈優(yōu)勢和高性價比,成為E-bike出海的重要力量。
其中,深圳大魚運動科技旗下品牌Engwe(英格威)在《2025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品牌影響力榜》戶外運動品類中位列第一。截至目前,Engwe品牌的產品已覆蓋60余國,累計服務用戶超200萬人,今年前四個月銷售額同比增長70.4%,是國產電動自行車出海的代表性案例。
近期,21世紀經濟報道對話英格威創(chuàng)始人之一彭睿,拆解其從國內代工廠到全球品牌的進階之路,及背后的戰(zhàn)略思考。
英格威公司展廳展示不同類型E-bike(記者曹媛/攝)
從代駕賽道到全球品牌
21世紀:能否介紹英格威的創(chuàng)始團隊背景及發(fā)展歷程中的關鍵節(jié)點?
彭睿:英格威的核心創(chuàng)始人是熊昊,我和其他核心成員則在不同階段加入,各自擁有不同領域的背景。我們早在2014年就開始布局國內電商,主攻淘寶、天貓平臺,聚焦折疊代駕車賽道,當時采用ODM模式,為新大洲、綠源、雅迪等品牌提供服務。
2018-2019年,我們初步嘗試外貿,主要是將國內產品通過環(huán)球易購等平臺銷往海外,規(guī)模較小。2021年是關鍵轉折點,我們將主要資源投入外貿業(yè)務,借助內貿積累的供應鏈基礎,推出了一款“高性價比”車型,定價999歐元。同時,我們意識到“無自有品牌”的局限,果斷挖來買手經理搭建品牌團隊。
2022年,英格威首款全地形高端旗艦產品X26在海外眾籌平臺上斬獲125萬美元,躋身全球眾籌第九大單品。2023年,X26在“拖房車”創(chuàng)意視頻中引發(fā)熱議,谷歌搜索指數(shù)一度躍居全球智能兩輪車品類前三。
同時,我們引入資深產品總監(jiān),重組產品團隊,從需求洞察、調研到設計、研發(fā)全流程重構;2025年,我們的目標是向科技公司轉型,聚焦電池程序優(yōu)化、智能電控、輕量化材料等核心技術研發(fā)。
英格威首款全地形高端旗艦產品X26在海外眾籌平臺上斬獲125萬美元(記者曹媛/攝)
布局重倉歐洲
21世紀:目前英格威產品在國內外的銷售占比如何?海外市場主要覆蓋哪些區(qū)域,渠道布局有何特點?
彭睿:目前我們的產品已實現(xiàn)100%外銷,與國內業(yè)務完全切割,分屬兩個獨立主體。海外市場中,出口歐洲占比約70%,主要覆蓋意大利、德國、法國等國家;出口美國占比約25%。
渠道方面,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走“第三方平臺”的模式,當前布局分為三部分:60%-65%的體量來自線下自營與加盟,在歐洲有15家專賣店、超400家加盟店;15%左右來自獨立站;剩余部分來自亞馬遜等第三方平臺。
選擇自營渠道,一方面是受當年亞馬遜“封號潮”影響,不想被平臺牽制;另一方面,國內電商的經驗讓我們意識到,依賴平臺最終利潤空間有限。此外,我們的產品注重體驗感,線下場景能讓用戶更直觀感知價值,而且我們不想打“價格戰(zhàn)”,目標是做好品牌、進軍中高端市場,但僅靠線上無法支撐品牌定位。
21世紀:海外市場中,歐洲占比極高(約70%),這一布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美國市場的拓展情況及面臨的挑戰(zhàn)如何?
彭睿:歐洲成為核心市場,主要有兩方面原因:一是歐洲有深厚的自行車文化,他們玩自行車有200年了,消費者對騎行接受度高,且有環(huán)法自行車賽等IP帶動,市場基礎扎實;二是歐洲市場規(guī)模夠大,E-Bike的銷量常年領先于電動汽車和混動汽車的總銷量;三是,我們在歐洲深耕線下渠道,400多家門店形成壁壘,競爭對手難以快速復制。
而我們公司出口美國市場占比約25%,是高速增長的潛力市場。美國消費者購買力強,對品牌的執(zhí)念相對較低,對中國產品的偏見會少一些。
但今年面臨的最大挑戰(zhàn)是美國濫施關稅帶來的高額關稅,導致成本上升。為此,我們調整策略,從之前的線上銷售為主,未來轉向與大型渠道商合作,以大渠道模式降低備貨壓力,我們內貿團隊成立了亞馬遜團隊推進美國市場拓展。
21世紀:英格威的獨立站和海外倉運營模式有何特點?獨立站在品牌與銷售中承擔哪些角色?
彭睿:海外倉方面,我們目前采用合作模式,不自建倉,而是通過多倉布局,根據不同區(qū)域需求分配庫存,降低滯銷風險,提升庫存靈活性。
獨立站主要起到幾個作用:一是品牌展示窗口,嚴格把控全國統(tǒng)一售價,避免線下渠道亂價,同時保障渠道商利潤;二是價格標桿,明確官方定價,增強消費者信任;三是銷售與售后渠道,兼具產品銷售、售后網點展示及售后數(shù)據查詢功能;四是流量承接,通過KOL(意見領袖)宣傳引流。不過獨立站利潤率較低,主要價值在品牌建設,線下專賣店的利潤率反而更高。
仍是朝陽產業(yè)
21世紀:英格威當前主打的智能車產品有哪些核心優(yōu)勢,國內外銷售產品是否存在差異?
彭睿:我們一款核心產品邏輯是打造“最具性價比的碳纖維城市車型”,它的核心優(yōu)勢體現(xiàn)在三方面:一是輕量化設計,車架采用全碳材質,整車(含電機、電池)僅14.2-15.4公斤;二是智能功能,搭載LT系統(tǒng),具備smartlock功能,車輛靜置5分鐘自動上鎖,配備GPS定位可以自動找車,還能通過傳感器感知腳踏力度,自動調節(jié)電機助力;三是合規(guī)與性能,符合歐洲法規(guī),速度限定在25公里/小時,配備中置電機,三星電池以及8A快充,兼顧騎行樂趣與安全性。
國內外產品差異明顯,我們國內還是做代駕車,在海外銷售的智能車沒在國內上市——這類產品海外售價多在1799-1899歐元(國內售價超8000元),且歐洲法規(guī)要求E-bike無電門、靠腳踏助力,與國內用戶習慣的“電門操控電動車”不同。
不過我們判斷,未來國內隨著購買力提升和“輕運動”需求增長,這類產品會有市場潛力,我們也會做規(guī)劃布局。
21世紀:E-bike行業(yè)當前的市場競爭格局如何?英格威的市場份額是多少?
彭睿:智能車賽道目前處于發(fā)展初期,是朝陽市場,全球年增長率約10%,但競爭格局分散——全球Top10品牌市占率合計不足20%,沒有絕對龍頭,所有企業(yè)都有突圍機會,中國品牌因供應鏈優(yōu)勢,機會更突出。2024年市占率約1.5%-2%,2025年我們預計還會增長。
英格威產品上市前進行綜合測試(記者曹媛/攝)
從“品牌+產品”到“技術驅動”
21世紀:英格威的資金需求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?目前通過哪些渠道解決資金問題?
彭睿:我們的資金需求主要集中在三部分:一是備貨成本,因產品需海運(從中國到歐洲港口約3個月)且需海外倉儲備,整體備貨周期約4個月;二是研發(fā)和品牌投入每年占銷售額的30%;三是物流成本等占銷售額的20%以上。
資金來源主要有兩類:一是自有資金,企業(yè)利潤率穩(wěn)定,且未進行分紅,利潤全部用于再投入;二是銀行融資,我們現(xiàn)階段更傾向銀行融資,希望保持企業(yè)獨立性,避免引入新投資人影響決策。
21世紀:英格威未來3年的發(fā)展目標是什么?為實現(xiàn)“科技公司”轉型,將采取哪些舉措?
彭睿:未來3年,我們的核心目標是保持業(yè)務高速增長,同時完成從“品牌+產品”雙驅動到“技術驅動”的轉型。
具體舉措包括:一是深化技術研發(fā),聚焦電池程序優(yōu)化、智能電控、輕量化材料等核心技術研發(fā),由資深技術負責人牽頭,組建專業(yè)研發(fā)團隊,推進前沿技術落地;二是完善品牌矩陣,針對不同市場推出細分品牌:高端品牌主打全合規(guī)產品,所有產品售價3500歐元以上;大眾品牌覆蓋中低端市場,避免內部價格競爭。
三是拓展歐洲渠道,我們今年組建了歐洲本土團隊,會多招本地人。未來我們在歐洲會是兩種經營模式:一方面就像“格力模式”,進入當?shù)剡B鎖商超,另一方面有點像“小米模式”,擴大線下門店規(guī)模。我們對于未來的三年內企業(yè)保持業(yè)務高速增長有信心。
SFC
出品丨21財經客戶端 21世紀經濟報道
編輯丨陳思穎 見習編輯張嘉鈺
21君薦讀
特別聲明:以上內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