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貝的預制菜爭議還沒平息,始祖鳥的"雪山煙花秀"又引爆輿論。
兩個看似毫無關聯(lián)的品牌,一個栽在兒童餐的凍西蘭花上,一個折在喜馬拉雅山的煙火里,卻暴露了同樣的致命問題:
把"合法合規(guī)"當成了擋箭牌,親手撕碎了與核心用戶的信任契約。
01.
西貝能從小館子做成全國370多家門店、年收入四五十億的餐飲巨頭,靠的從來不是"貴",而是家長們愿意為"兒童餐健康"支付的溢價。
2024年,西貝兒童餐銷量突破2000萬份,短短幾年增長400%,靠的就是"為孩子選好料"的承諾,成了無數家庭的"親子餐首選"。
對這些核心用戶來說,西貝的貴是"放心稅",他們相信花的錢能換來天然、新鮮的食材。
這場信任危機的導火索在2025年9月10日被點燃。羅永浩發(fā)微博吐槽西貝"幾乎全是預制菜還死貴",引發(fā)全網熱議。
西貝創(chuàng)始人賈國龍當即否認,稱按國家六部門定義"沒有一道是預制菜",甚至放話要起訴羅永浩,并開放后廚自證清白。
但這場"自證"反而成了"自曝"——鏡頭里,保質期9個月的椒麻雞、18個月的海鱸魚整齊碼放,兒童餐里的"有機西蘭花"更是標注著24個月的保質期,比不少吃這份餐的寶寶年齡還大。
更刺眼的是供應商爆料:西貝采購的冷凍鱸魚僅3元一公斤,解凍加熱后就成了108元的"硬菜",價格翻了36倍。
而那些號稱"現做"的羊肉串,解凍后能賣兩天,后廚員工甚至用漏勺疏通下水道,廚師操作時不戴口罩還戴著手鏈。
這些細節(jié)徹底擊碎了家長們的信任——他們付溢價買的不是"凍貨加熱",而是品牌承諾的"新鮮健康"。
面對日均營業(yè)額暴跌百萬的危機,西貝選擇了最簡單粗暴的應對:降價。
2025年9月底,西貝不僅下調菜單價格,還推出"買3.9元饅頭送100元代金券"的活動,社交媒體上滿是"薅羊毛攻略",國慶期間部分門店甚至重現排隊場景。
但這波操作治標不治本:普通消費者薅完羊毛就走,核心家長群體反而更堅定了質疑——"降價是不是默認之前賣貴了?""是不是知道預制菜不值錢了?"。
后來西貝雖將羊肉串改為現烤、兒童餐牛肉醬現場制作,但信任重建談何容易。就像有家長說的:"以前帶娃吃飯閉眼選西貝,現在看到菜單就想起24個月的凍西蘭花,怎么敢再點?"。
02.
如果說西貝是錯在產品,始祖鳥則是輸在了品牌根基上。這個早年的芬蘭小眾品牌,能被安踏收購后做成"戶外頂奢",靠的是戶外愛好者認可的專業(yè)性能和"敬畏自然"的價值觀。
十幾年前,買始祖鳥的都是真?戶外玩家,靠它的沖鋒衣防風防雨,而品牌官網上"與高山保持聯(lián)系是我們存在的理由"的宣言,更是成了核心用戶的精神共鳴。
但2025年9月19日的一場營銷活動,讓這份共鳴徹底破裂。
始祖鳥聯(lián)合藝術家蔡國強在喜馬拉雅山脈海拔5500米處舉辦"升龍"煙花表演,沿山脊燃放的"火龍"雖號稱"藝術表達",卻在生態(tài)敏感區(qū)留下了塑料桶、電線等殘留物,需要村民和無人機專程清理。
面對質疑,始祖鳥先是強調活動"已在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局備案,使用環(huán)保材料",符合合規(guī)要求。
但戶外愛好者根本不買賬:"雪山是我們的信仰載體,不是營銷秀場"。
更諷刺的是,品牌9月21日發(fā)布的道歉信出現"內外雙標"——國內版說"對自然更謙卑",海外版卻稱"正與中國團隊溝通調整",被指"甩鍋"。
這場預算超千萬、需層層審批的活動,暴露了始祖鳥的致命迷失。
被安踏收購后,它挖來奢侈品行業(yè)高管,刻意往"運奢"方向靠攏,卻忘了核心用戶在意的從來不是"高端感",而是"戶外基因"。
正如老戶外玩家所說:"始祖鳥賣得比國產沖鋒衣貴十倍,靠的是專業(yè)和環(huán)保標簽,現在標簽碎了,跟普通貴價衣服有啥區(qū)別?"。
最終官方通報給出了定論:活動涉嫌違法,始祖鳥需承擔生態(tài)損害賠償和修復責任,多名當地干部被追責。
這場想"拔高格調"的營銷,成了自毀長城的鬧劇。
03.
兩個品牌的翻車看似偶然,實則都是"自毀長城"的必然,根源在于同一個認知盲區(qū):把"流程合規(guī)"當成了"公眾認同"的通行證,無視了核心用戶的真實期待。
西貝始終強調自己的食材符合國家對"預制菜"的定義,始祖鳥也反復聲明活動經過官方備案,但公眾憤怒的從來不是"是否合規(guī)",而是"是否守信"。
西貝的核心用戶買的是"健康承諾",不管凍西蘭花符不符合標準,24個月的保質期都與"新鮮"的品牌形象背道而馳;始祖鳥的核心用戶認的是"敬畏自然",即便煙花材料可降解,在生態(tài)脆弱的雪山搞爆炸表演,本身就違背了品牌價值觀。
這一點在對比中更明顯:同樣用預制菜的薩莉亞,因從未承諾"現做新鮮",人均不到50元的定價讓用戶對預制菜毫無意見;而西貝和始祖鳥都是靠"價值承諾"賺溢價,卻在關鍵處掉了鏈子。
就像買素食的人不會接受"植物烤乳豬",不是因為食材不安全,而是因為違背了自己認同的生活方式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這種錯誤本質是對核心用戶的"背叛"。品牌資產之父大衛(wèi)?阿克曾說,品牌是"企業(yè)對消費者的承諾,是累積感知與關系的旅程"。
西貝的家長群體、始祖鳥的戶外愛好者,不僅是消費者,更是品牌的"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造者"——他們愿意為溢價買單,更會主動傳播口碑。
但當西貝用凍西蘭花敷衍孩子,始祖鳥用炸山辜負自然,這些核心用戶的憤怒自然會抵消品牌十幾年的積累。
巴菲特說"名譽需要20年積累,摧毀它只要5分鐘",西貝和始祖鳥的經歷正是這句話的寫照。
西貝的降價看似拉回了流量,卻永久拉低了價格錨點,想再靠"健康"提價難如登天;始祖鳥失去了戶外群體的認可,淪為普通奢侈品牌,遲早會被時尚潮流拋棄。
結語:
菲利普?科特勒早在2017年就指出,企業(yè)正在喪失品牌塑造權,品牌越來越由互相連接的顧客決定。
對品牌來說,真正的護城河從來不是規(guī)?;蛞鐑r,而是與核心用戶的信任契約。
這種契約不需要多么華麗的口號,關鍵在"言行一致":承諾健康就別用過期凍貨,標榜環(huán)保就別在雪山炸煙花。
薩莉亞的成功、胖東來的口碑,本質都是守住了"用戶期待與自身行動"的匹配。
而修復破碎的信任,靠的從來不是降價或公關話術。
西貝后來搞的"現烤羊肉串"、始祖鳥承諾的"環(huán)保補救",或許是正確的開始,但想讓家長重新放心、讓戶外愛好者重拾認可,需要長期的堅持和透明的行動。
畢竟,信任建立在一次次兌現承諾的細節(jié)里,而非危機后的補救聲明中。
特別聲明:以上內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