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點:專注靈魂世界心理成長
15
艾利斯是心理學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。他開創(chuàng)的理性情緒行為療法(REBT) 為認知行為療法(CBT)的誕生奠定了基石,被譽為“認知行為療法之父”之一。
以下是他的生平與主要貢獻的詳細介紹:
一、 生平簡介
阿爾伯特·艾利斯(Albert Ellis, 1913 - 2007)
艾利斯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,他不僅戰(zhàn)勝了自身的心理困擾,還將這些經(jīng)驗轉化為幫助無數(shù)人的理論和方法。
早年與健康挑戰(zhàn)(1913-1930s):
出生于美國匹茲堡,在紐約布朗克斯區(qū)長大。
童年時期并不幸福,父母關系疏遠,母親感情冷漠。他形容父親是個“快樂的浪子”。
他自己也面臨諸多健康問題,年輕時曾患有嚴重的腎炎,一度生命垂危。他學會了自我調節(jié):盡管需要長時間臥床,但他堅持完成學業(yè),并培養(yǎng)出一種“不在乎別人怎么想”的豁達態(tài)度,這為他后來的理論埋下了伏筆。
職業(yè)生涯的轉變:從文學到心理學:
他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作家。在獲得商學學位后,他嘗試過寫作,但發(fā)現(xiàn)難以為生。
出于對人類性行為的興趣,他開始研究和撰寫相關文章,并因此被朋友和家人視為“性學家”,許多人向他尋求建議。他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在咨詢方面很有天賦,并樂于助人,這促使他決心成為一名心理學家。
學術背景與理論形成:
1947年,獲得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。
早期深受精神分析學派的影響,并接受過專業(yè)培訓。但他很快發(fā)現(xiàn)精神分析療法效率低下、效果緩慢,且過于關注過去而忽視了當下的信念。
他從古代斯多葛派哲學家(如埃皮克提圖)那里汲取靈感,尤其是“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擾,而是被他們關于事物的看法所困擾”這一思想。
1950年代中期,他正式創(chuàng)立了理性情緒行為療法(REBT),這是歷史上第一種認知行為療法,比貝克(Aaron T. Beck)的認知療法更早。
晚年與聲譽:
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時刻,90多歲高齡仍堅持寫作和舉辦工作坊。
他被公認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之一。在美國心理學會(APA)的調查中,他與卡爾·羅杰斯并列第二(僅次于卡爾·榮格)。
2007年,他在紐約家中自然去世。
二、 核心貢獻:理性情緒行為療法(REBT)
這是艾利斯對心理學最偉大的貢獻。REBT的核心思想是:我們的情緒和行為(C)并非直接由外部事件(A)引起,而是源于我們對這些事件的信念、解釋和評價(B)。
這就是著名的 ABC模型:
A (Activating Event):誘發(fā)事件。即發(fā)生的事情本身,如“被老板批評”、“考試失敗”。
B (Beliefs):信念。即我們對事件A的看法、解釋和評價。艾利斯將其分為兩類:
理性信念(Rational Beliefs):是靈活、現(xiàn)實、有益的。如“被批評很不愉快,但這說明我有需要改進的地方,并不代表我一無是處?!?/p>
非理性信念(Irrational Beliefs):是絕對化、極端化、災難化的。是導致情緒困擾的根源。
C (Consequence):結果。即由信念B引發(fā)的情緒和行為結果。
如果持有理性信念,結果可能是“適度的失望和積極改進的決心”。
如果持有非理性信念,結果可能是“極度的抑郁、憤怒和放棄努力”。
后來,模型發(fā)展為 ABCDE模型,增加了:
D (Dispute):辯駁。即治療師引導來訪者識別并挑戰(zhàn)自己的非理性信念。
E (New Effect):新的效果。通過成功的辯駁,產(chǎn)生新的、更健康的情緒和行為。
常見的三類非理性信念(“必須”的暴政)
艾利斯認為,絕大多數(shù)情緒困擾都源于以下三種核心的非理性信念:
“我必須”: “我必須要表現(xiàn)出色,并得到重要他人的認可,否則我就是一個沒用的人!” (針對自我)
“你必須要”: “別人必須用我希望的方式公平、體貼地對待我,否則他們就是爛人,應該被譴責和懲罰!” (針對他人)
“條件必須要”: “我所處的環(huán)境必須要舒適、輕松,沒有太多的麻煩和困難,否則我就無法忍受,這個世界糟透了!” (針對世界和生活條件)
REBT的治療目標就是通過一種積極、指導性、富有挑戰(zhàn)性的方式,幫助人們用靈活、現(xiàn)實的“希望”和“偏好”來取代這些僵化的“必須”,從而減輕情緒困擾。
三、 主要影響與遺產(chǎn)
認知行為療法(CBT)的開創(chuàng)者:REBT是第一個系統(tǒng)地將認知、情緒和行為聯(lián)系起來的療法,直接啟發(fā)了阿倫·貝克等人,共同奠定了如今心理治療的主流——CBT的基礎。
挑戰(zhàn)了精神分析的主流地位:在精神分析盛行的年代,艾利斯大膽地提出了一種更簡短、更直接、更注重當下的療法,引發(fā)了心理治療領域的革命。
普及了心理學:艾利斯文筆犀利、語言直白,著書眾多,向大眾普及了“想法決定情緒”的理念,使許多人能夠進行自我心理調適。
強調哲學層面的改變:REBT不僅僅是一種技術,更是一種生活哲學。它鼓勵人們接受現(xiàn)實、接受不完美、接受自己和他人的錯誤,從而獲得更大的情緒自由。
阿爾伯特·艾利斯是一位知行合一、敢于打破傳統(tǒng)的心理學巨匠。他從自身的經(jīng)歷出發(fā),創(chuàng)立了REBT,深刻地揭示了認知(想法) 在情緒產(chǎn)生中的核心作用。
他的工作不僅改變了心理治療的面貌,也為無數(shù)受困于非理性想法的人提供了一套強大而實用的工具,幫助他們過上更少煩惱、更充實的生活。他的遺產(chǎn)至今仍在全球的心理咨詢室和日常生活中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。
特別聲明:以上內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(wǎng)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