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醫(yī)里有這樣一句話,即“陰陽失衡,百病生”,其實在中醫(yī)看來,我們?nèi)梭w之所以會生病,無非就是與體內(nèi)的陰陽失衡有關(guān),當(dāng)身體里的陽氣過于亢盛時,就很容易誘發(fā)熱病,畢竟陽氣具有溫?zé)岬奶匦?,而也正是因為如此,才會有“上火”、“陽亢”等疾病的出現(xiàn)。
針對身體里的熱邪病癥,中醫(yī)一般會使用清熱降火的藥方加以緩解,但是,大多數(shù)藥方都僅僅只能將身體里的部分臟腑熱邪化解,那么,在眾多的中醫(yī)藥方里,究竟有沒有可以將五臟火熱通通化解的妙方呢?其實是有的,并且還是一個很有名的古方,若是能夠合理使用,往往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它就是黃連解毒湯。
關(guān)于這個藥方,很多人都覺得是出自張仲景的經(jīng)典方劑,畢竟其中的中藥組合都是張仲景的經(jīng)典配伍,但實際上,這是一張?zhí)品?,出自《外臺秘要》,整個方劑僅由四味中藥材配伍而成,即黃芩、黃連、黃柏還有梔子,具有瀉火解毒的作用。
中醫(yī)認(rèn)為,火熱熾盛,“火熱”在身體里聚集過多,就會慢慢形成“熱毒”,也正是因為如此,才有了“解毒”這一命名,方劑里的中藥材,可以說是清熱解毒的常用藥,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都具有很強大的清熱瀉火解毒功效,常用于熱毒、火毒等病癥的治療和改善,現(xiàn)代臨床也常用此方劑來治療發(fā)熱、身體臟腑感染等急性炎癥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在治療身體臟腑系統(tǒng),且同時伴有火熱癥狀的病癥時,對于藥材的用量往往也是大有講究的,除此之外,還需要注意用藥的時間,因為清熱解毒的藥材,藥性上都過于苦寒,這很容易對身體里的脾陽造成一定耗損,所以,這一方劑的藥材用量通常為黃連9g、黃芩6g、黃柏6g、梔子9g,那么,僅這幾味中藥,究竟是如何將身體里的火熱完全化解的呢?
首先,方中的黃連具有苦味,是中藥“四大苦藥”之一,從中醫(yī)角度來說,黃連味苦性寒,主要歸入體內(nèi)的心、脾、胃、膽以及大腸經(jīng),具有清熱燥時、瀉火解毒的作用,善于清泄心、胃里面的火熱。
而如果說黃連是將心里的火熱降下來,那么方中的黃芩則更偏重于降肺里的熱邪,此外,黃芩還可以將膽里的火熱化解,比如醫(yī)圣張仲景收錄在《傷寒論》里的一個經(jīng)典藥方小柴胡湯,就是將柴胡、人參、炙甘草、半夏、生姜以及大棗這六味中藥和黃芩合用,不僅能和解少陽,同時還可以化解膽里的火熱,對于膽火重的人來說,大多會表現(xiàn)出口苦咽干,且有嚴(yán)重的目眩之癥。
而黃柏這味中藥藥性苦寒,入腎經(jīng)、膀胱經(jīng)和大腸經(jīng),主要針對的是下焦?jié)駸岵“Y的緩解,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、除去骨蒸的作用,在不少清泄下焦?jié)駸岬乃幏嚼?,都會用到黃柏這味中藥。
最后的就是梔子了,這味中藥非常厲害,因為它可以化解三焦里的實火,與此同時,還可以讓熱邪經(jīng)由小便給排出去,也就是說,體內(nèi)臟腑的熱邪,幾乎都可以通過梔子來加以改善,除此之外,在中醫(yī)看來,三焦還是水液運行的通道,這也就代表著梔子不僅可以清熱,而且還具有利水的能力。
這個千古良方,堪比「滅火器」,無論是五臟有火,還是三焦有火,合理運用,都能將火熱通通化解。這個藥方雖然針對火熱病癥的改善可以發(fā)揮很好的作用,但由于所用到的藥材都是苦寒藥材,因此對于自身虛冷的患者來說,就不要輕易使用,以免加重自身病癥。
【本圖文由“軒轅島”新媒體獨家原創(chuàng)出品。作者周淺,未經(jīng)授權(quán),請勿轉(zhuǎn)載、復(fù)制】
特別聲明:以上內(nèi)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(nèi)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(wǎng)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(wù)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