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李唐政權(quán)逐步穩(wěn)定之時,在北方的突厥的內(nèi)部卻逐漸動蕩起來。
而突厥的這次動蕩,竟然是源于一個投奔突厥的漢人所引發(fā)的。
突厥的這次動蕩直接引發(fā)了突厥內(nèi)部很多部落的反叛,而最終唐朝得以趁機會拿下了梁師都。
我們今天來讀一讀《資治通鑒》里面的相關(guān)記載。
《資治通鑒》原文
貞觀元年丁亥,公元六二七年
初,突厥性淳厚,政令質(zhì)略。頡利可汗得華人趙德言,委用之。德言專其威福,多變更舊俗,政令煩苛,國人始不悅。頡利又好信任諸胡而疏突厥,胡人貪冒,多反覆,兵革歲動;會大雪,深數(shù)尺,雜畜多死,連年饑饉,民皆凍餒。頡利用度不給,重斂諸部,由是內(nèi)外離怨,諸部多叛,兵浸弱。言事者多請擊之,上以問蕭瑀、長孫無忌曰:“頡利君臣昏虐,危亡可必。今擊之,則新與之盟;不擊,恐失機會;如何而可?”瑀請擊之。無忌對曰:“虜不犯塞而棄信勞民,非王者之師也?!鄙夏酥?。
初,突厥既強,敕勒諸部分散,有薛延陀、回紇、都播、骨利干、多濫葛、同羅、仆固、拔野古、思結(jié)、渾、斛薛、結(jié)、阿跌、契苾、白霫等十五部,皆居磧北,風(fēng)俗大抵與突厥同;薛延陀于諸部為最強。
西突厥曷薩那可汗方強,敕勒諸部皆臣之。曷薩那征稅無度,諸部皆怨。曷薩那誅其渠帥百馀人,敕勒相帥叛之,共推契苾哥楞為易勿真莫賀可汗,居貪于山北。又以薛延陀乙失缽為也咥小可汗,居燕末山北。及射匱可汗兵復(fù)振,薛延陀、契苾二部并去可汗之號以臣之。
回紇等六部在郁督軍山者,東屬始畢可汗。統(tǒng)葉護可汗勢衰,乙失缽之孫夷男帥其部落七萬馀家,附于頡利可汗。頡利政亂,薛延陀與回紇、拔野古等相帥叛之。頡利遣其兄子欲谷設(shè)將十萬騎討之,回紇酋長菩薩將五千騎,與戰(zhàn)于馬鬣山,大破之。欲谷設(shè)走,菩薩追至天山,部眾多為所虜,回紇由是大振。薛延陀又破其四設(shè),頡利不能制。
頡利益衰,國人離散。會大雪,平地數(shù)尺,羊馬多死,民大饑,頡利恐唐乘其弊,引兵入朔州境上,揚言會獵,實設(shè)備焉。鴻臚卿鄭元璹使突厥還。言于上曰:“戎狄興衰,專以羊馬為侯。今突厥民饑畜瘦,此將亡之兆也,不過三年。”上然之。群臣多勸上乘間擊突厥,上曰:“新與人盟而背之,不信;利人之災(zāi),不仁;乘人之危以取勝,不武??v使其種落盡叛,六畜無馀,朕終不擊,必待有罪,然后討之?!?/p>
西突厥統(tǒng)葉護可汗遣真珠統(tǒng)俟斤與高平王道立來,獻萬釘寶鈿金帶,馬五千匹,以迎公主。頡利不欲中國與之和親,數(shù)遣兵入寇,又遣人謂統(tǒng)葉護曰:“汝迎唐公主,要須經(jīng)我國中過。”統(tǒng)葉護患之,未成昏。
貞觀二年戊子,公元六二八年
初,突厥突利可汗建牙直幽州之北,主東偏,奚、等數(shù)十部多叛突厥來降,頡利可汗以其失眾責(zé)之。及薛延陀、回紇等敗欲谷設(shè),頡利遣突利討之,突利兵又敗,輕騎奔還。頡利怒,拘之十馀日而撻之,突利由是怨,陰欲叛頡利。頡利數(shù)征兵于突利,突利不與,表請入朝。上謂侍臣曰:“向者突厥之強,控弦百萬,憑陵中夏,用是驕恣,以失其民。今自請入朝,非困窮,肯如是乎!朕聞之,且喜且懼。何則?突厥衰則邊境安矣,故喜。然朕或失道,它日亦將如突厥,能無懼乎!卿曹宜不惜苦諫,以輔朕之不逮也?!鳖R利發(fā)兵攻突利,丁亥,突利遣使來求救。上謀于大臣曰:“朕與突利為兄弟,有急不可不救。然頡利亦與之有盟,奈何?”兵部尚書杜如晦曰:“戎狄無信,終當(dāng)負約,今不因其亂而取之,后悔無及。夫取亂侮亡,古之道也?!?/strong>
丙申,契丹酋長帥其部落來降。頡利遣使請以梁師都易契丹,上謂使者曰:“契丹與突厥異類,今來歸附,何故索之!師都中國之人,盜我土地,暴我百姓,突厥受而庇之,我興兵致討,輒來救之,彼如魚游釜中,何患不為我有!借使不得,亦終不以降附之民易之也?!?/p>
先是,上知突厥政亂,不能庇梁師都,以書諭之,師都不從。上遣夏州都督長史劉旻、司馬劉蘭成圖之,旻等數(shù)遣輕騎踐其禾稼,多縱反間,離其君臣,其國漸虛,降者相屬。其名將李正寶等謀執(zhí)師都,事泄,來奔,由是上下益相疑。旻等知可取,上表請兵。上遣右衛(wèi)大將軍柴紹、殿中少監(jiān)薛萬均擊之,又遣旻等據(jù)朔方東城以逼之。師都引突厥兵至城下,劉蘭成偃旗臥鼓不出。師都宵遁,蘭成追擊,破之。突厥大發(fā)兵救師都,柴紹等未至朔方數(shù)十里,與突厥遇,奮擊,大破之,遂圍朔方。突厥不敢救,城中食盡。壬寅,師都從父弟洛仁殺師都,以城降,以其地為夏州。
《資治通鑒》譯文
唐太宗貞觀元年(丁亥,公元627年)
起初,突厥族風(fēng)俗淳厚,政令簡質(zhì)疏略。頡利可汗得到漢人趙德言,加以重用,德言恃勢專權(quán),大量地改變舊有風(fēng)俗習(xí)慣,政令也變得繁瑣苛刻,百姓們大為不滿。頡利又信任各胡族人,而疏遠突厥本族人,這些胡族人貪得無厭,反復(fù)無常,干戈連年不息。又趕上大雪天,雪深達數(shù)尺,牲畜多凍死,加以連年饑荒,百姓都饑寒交迫。頡利費用不足,便向各部落征收重稅,由此上下離心,怨聲載道,各部落多反叛,兵力漸弱。唐朝大臣們議事時多請求乘機出兵,太宗問蕭瑀和長孫無忌:“頡利君臣昏庸殘暴,必然面臨危亡?,F(xiàn)在出兵討伐,則剛剛與突厥訂立盟約,師出無名;不出兵,恐怕又要失去機會,怎么辦呢?”蕭瑀請求出兵。長孫無忌說:“突厥并沒有侵我邊塞,卻要背信棄義、勞民傷財,這不是正義之師的所為。”太宗于是沒有出兵。
起初,突厥族已經(jīng)強大,敕勒各部落分散,有薛延陀、回紇、都播、骨利、多濫葛、同羅、仆固、拔野古、思結(jié)、渾、斛薛、結(jié)、阿跌、契苾、白霫等十五部,均居住在漠北地區(qū),風(fēng)欲習(xí)慣大致與突厥相同。薛延陀在各部落中實力最強。
西突厥曷薩那可汗正強大的時候,敕勒各部都向他稱臣。曷薩那橫征暴斂,敕勒各部均有怨言。曷薩那誅殺他們的首領(lǐng)一百多人,導(dǎo)致敕勒各部相繼叛離,一致推舉契部的哥楞做易勿真莫賀可汗,居住在貪于山北。又推薛延陀部的乙失缽為也小可汗,居住在燕末山北。等到西突厥射匱可汗的部隊重新興盛起來,薛延陀、契二部便去掉可汗稱號再次稱臣。
回紇等六部聚居在郁督軍山的,東隸屬于突厥始畢可汗。西突厥統(tǒng)葉護可汗勢力衰微,乙失缽的孫子夷男率本部落七萬多戶,依附于突厥頡利可汗。頡利政治混亂,薛延陀與回紇、拔野古等相繼反叛。頡利可汗派他的侄子欲谷設(shè)統(tǒng)領(lǐng)十萬騎兵討伐,回紇酋長菩薩率五千騎兵迎戰(zhàn)于馬鬣山,大敗欲谷設(shè)。欲谷設(shè)倉遑奔逃,菩薩追到天山,俘虜其大部,回紇從此興盛。薛延陀又乘機擊敗突厥四個設(shè)的軍隊,頡利可汗無法控制。
頡利可汗日益衰敗,百姓紛紛離散。正趕上天下大雪,雪深達數(shù)尺,羊、馬多凍死,百姓饑寒交迫,頡利可汗擔(dān)心大唐帝國乘突厥衰敗進兵,于是帶領(lǐng)兵馬到朔州邊境,揚言要會獵,實際上是防備唐朝。鴻臚寺卿鄭元璹出使突厥還朝,對太宗說:“戎狄族的興衰隆替,專以羊馬的情狀作為征候?,F(xiàn)在突厥百姓饑餓、牲畜瘦弱,這是將要滅亡的先兆,不會超過三年?!碧陬H以為然。眾大臣都勸說太宗乘此機會襲擊突厥,太宗說:“剛剛與人家訂盟卻要背約,這是不守信用;利用人的災(zāi)禍,這是不仁義;乘人之危來取勝,這不是勇武的行為。即使突厥的各部落都叛離,牲畜所剩無幾,朕還是不出擊,一定要等到他們有罪過,然后討伐他們?!?/p>
西突厥統(tǒng)葉護可汗,派真珠統(tǒng)俟斤與高平王李道立來到長安,獻上一萬釘寶鈿金帶、五千匹馬,以迎娶唐公主。頡利可汗不希望大唐與統(tǒng)葉護和親,幾次派兵侵擾,又派人對統(tǒng)葉護說:“你要是迎娶大唐公主,必須從我們的領(lǐng)土經(jīng)過?!苯y(tǒng)葉護深為憂慮,最后沒有成婚。
貞觀二年(戊子,公元628年)
起初,突厥突利可汗建牙帳于幽州北面,主持東部事務(wù),奚、霫等數(shù)十部大多反叛突厥投降唐朝,頡利可汗責(zé)備他失去了這些部落。等到薛延陀、回紇等打敗欲谷設(shè),頡利派突利討伐,突利的軍隊又吃敗仗,單槍匹馬逃回。頡利大怒,將突利拘禁了十幾天,并鞭笞他,突利從此怨恨頡利,暗中想背叛頡利。頡利幾次向他征兵,他都不給,向唐朝上表請求歸附。太宗對大臣們說:“以前突厥強盛,擁有百萬兵馬,侵凌中原,卻因如此驕橫放縱而失去百姓的支持?,F(xiàn)在請求歸附,如果不是深陷困境,能這么做嗎?朕聽到這個消息是又高興又擔(dān)心。為什么呢?突厥衰敗則大唐邊境即得安寧,所以高興。然而朕若有過失,日后也會象突厥一樣,能不擔(dān)心憂慮嗎?望你們直言苦諫,來幫助朕彌補不足?!鳖R利可汗發(fā)兵攻打突利,丁亥(十一日),突利派人向大唐求援,太宗與大臣們謀劃道:“朕與突利結(jié)為兄弟,他有急難我不能不救。然而頡利可汗也與我們訂有盟約,怎么辦呢?”兵部尚書杜如晦說:“戎狄族不守信用,以后肯定要背約,現(xiàn)今如不乘其混亂而進攻,以后將后悔莫及。謀取混亂者,侵凌將亡之師,這是自古以來就有的道理。”
丙申(二十日),契丹族首領(lǐng)率領(lǐng)所轄部落投降唐朝。頡利可汗派使臣來到大唐,請求用梁師都來換回契丹部族,太宗對突厥使臣說:“契丹族與你們突厥是不同的種族,現(xiàn)在來歸順我大唐,你們有什么理由討還!梁師都本是中原漢人,侵占我大唐土地,欺壓我大唐百姓,突厥接受他并加以庇護,大唐興兵討伐梁師都,你們總出兵救援,梁氏已如魚游釜中,早晚要被我們消滅。即使一時消滅不掉,也不會用歸降的契丹百姓去換他?!?/p>
在此之前,太宗得悉突厥內(nèi)部爭斗,政局混亂,不能夠庇護梁師都,曾寄書信曉諭,勸他歸降,梁師都執(zhí)意不從。太宗派夏州都督府長史劉旻、司馬劉蘭成設(shè)法對付他,劉旻等人多次派遣輕騎兵踐踏梁氏占據(jù)區(qū)的土地禾苗,又常使反間計,離間其君臣,其國勢漸衰,投降唐朝的人接踵而至。梁氏手下名將李正寶等密謀將梁氏抓起來,事情敗露,投奔唐朝,從此梁氏內(nèi)部上下更加互相猜忌。劉旻等知道時機已到,上表請求派兵出擊。太宗派右衛(wèi)大將軍柴紹、殿中少監(jiān)薛萬均率兵進攻,又讓劉旻等據(jù)守朔方東城進逼梁氏。梁師都帶突厥兵到了朔方東城下,劉蘭成偃旗息鼓按兵不動。梁氏半夜逃跑,劉蘭成追擊,大敗梁氏。突厥征調(diào)大批兵力救援梁氏,柴紹等率兵馬走到離朔方數(shù)十里的地方,與突厥兵相遇,奮力拼殺,大敗突厥兵,于是包圍朔方城。突厥兵不敢前去救援,城中糧絕。壬寅(二十六日),梁師都的堂弟梁洛仁殺死師都,獻城投降,唐朝以該地建夏州。
看這段歷史解讀可以關(guān)注《讀史學(xué)文》,
解碼更多王朝興衰密碼
特別聲明:以上內(nèi)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(nèi)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(wǎng)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(wù)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