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萬科城市之光傳出有地鐵噪音的事件,本就充滿爭議的新盤,一直銷量又很充足,這一次的利空看來又是一大關(guān)注,這里就順著這個噪音事件聊聊福州的TOD情況。
TOD
關(guān)于TOD的項目,3年前寫過一篇,這里就簡述一下,目前兩種類型:站點上蓋項目和車輛段上蓋項目。
其中的車輛段上蓋項目分成:停車場上蓋項目、車輛段上蓋項目。
舉個例子:站點上蓋==金山站的榕心映月,車輛段上蓋==五四北的天空之城。
更粗的理解:站點上蓋項目位于地面,車輛段上蓋項目位于蓋板上(蓋板一般8-14米)。
其中車輛段上蓋也是這次討論的重點。
由于每條地鐵線路基本配備:車輛段+停車場,這些區(qū)域又不像白白浪費,就會結(jié)合住宅出讓做開發(fā)。
福州目前6條線路:
1號線:清涼山停車場、新店車輛段
2號線:竹岐停車場、鼓山車輛段、馬尾停車場(在建)
4號線:洪塘停車場、前錦車輛段
5號線:塔前停車場、樟嵐車輛段
6號線:樟嵐停車場、橫港車輛段
F1:東升停車場、文嶺車輛段
這些上蓋項目包括:
新店車輛段(1號線):天空之城
竹岐停車場(2號線):國貿(mào)上江原墅、金地自在城
洪塘停車場(4號線):萬科城市之光
前錦車輛段(4號線):首開融創(chuàng)榕耀之城
樟嵐車輛段(5、6號線):大東海江山府
東升停車場(F1號線):中駿世界城璟悅
回到這次的爭議事件,即目前還在售的萬科城市之光,項目的4號線的停車場上蓋,目前給出方案就是開發(fā)商解決。
對于這種噪音,最近一次即榕耀之城,項目就更簡單明朗。
整個項目分成多個區(qū),各區(qū)之間存在懸空部分,這樣就造就了地鐵能直接在路面暴露出來,噪音就非常明顯。
相當于你在家里就能近距離觀看地鐵進站。
所以關(guān)于榕耀之城的噪音問題,也就揭露了這種車輛段上蓋的風(fēng)險。
由于和地鐵僅一個蓋板之隔,蓋板之下的噪音,如果沒有太多遮擋,部分樓棟或者房源,是有可能存在噪音問題。
所以福州這么多年下來,那種地鐵站上蓋的項目不少,但是有噪音的情況基本看不到。
無非還是兩種TOD的物理表現(xiàn)并不相同。
當然對于萬科城市之光,能否有效解決,最少現(xiàn)在還在售,只能期望開發(fā)商能介入。
對于TOD項目,除了噪音外,其實這種項目在福州這幾年的發(fā)展,更值得關(guān)注。
去化周期
福州目前這幾個TOD項目,最直觀的體現(xiàn)就是都是超級大盤,這也是車輛段上蓋無法避免的情況,除非做地塊分割出讓。
此外,這種車輛段大部分都位于末端,即城市邊緣,區(qū)位相對一般,所以也造就了一個場景:遠郊的超級大盤。
這種項目放在現(xiàn)在市場,基本是沒人敢拿。
只不過在當初,好歹有地鐵賣點,加上大部分都是純商屬性,依然有自身賣點。
只不過如今回首來看,這些TOD項目,目前的處境都略顯窘迫。
萬科:
如果說福州TOD項目,哪家房企最成功,無疑是萬科。
不管是天空之城還是城市之光,頂著超級大盤,定價不低于市場,還能做到高去化。
對于天空之城,分區(qū)AB區(qū),兩個房企分別操盤,從精裝2.5W一路下跌,賣到清盤。
伴隨著所謂的蓮花峰萬壽園影響,以及最尷尬的是TOD但是沒地鐵。
至于原因為何,新店車輛段定位是1、3號混合使用,奈何3號線這么多年都沒落地,導(dǎo)致市場少見的享受了TOD的利空,沒享受到TOD利好。
對于城市之光,2268套的商品房體量,地處三環(huán)工業(yè)區(qū)附近,從精裝2.7-3.1W上市,連續(xù)3年拿下福州銷冠。
被無數(shù)看空,頂著無數(shù)冷嘲熱諷,地鐵4號線過江段施工問題等,項目價格還是沒有暴跌,賣到接近清盤。
可以說是福州最強的新盤。
如今4號線即將通車,發(fā)現(xiàn)噪音問題出現(xiàn),只能說當初的過江段施工延遲通車,實際是造福了萬科。
遠郊TOD:
作為對比,首開融創(chuàng)榕耀之城,當初首開以底價拿地,平均樓面地價10280元/㎡,土地面積:287.85畝,配建4萬方限價商品房。
2022年1月項目開盤,優(yōu)惠價精裝2.1W,歷時3年半,合計網(wǎng)簽892套,今年網(wǎng)簽107套,月均13套。
對比體量2549套,還有庫存1657套,按目前的去化周期,還要10年。
除了榕耀之城外,還有一個大東海江山府,這個福州體量最大的TOD新盤。
2019年大東海一口氣拿下兩幅地塊,樓面價1.09-1.2W。
2021年項目上市,主打清華附中二部,只不過清華附中當時已經(jīng)被周邊的濱江正榮府等操作過了。
最終精裝2.8W+捆綁車位上市,歷時4年,網(wǎng)簽合計757套,今年網(wǎng)簽30套,月均4套。
對比體量3673套,還有庫存近3000套,按目前去化周期,還要60年。
這里相對特殊的中駿世界城,相比其他TOD盤都位于外圍,項目區(qū)位不算差,當初一二期也不是上蓋盤,依靠區(qū)位優(yōu)勢+地鐵資源,做到精裝3.2W+捆綁車位的高去化。
不過項目還有個三期地塊,定位上蓋盤,之前傳出過消息,后來又沒動靜了。
盤點總結(jié)
從上面的盤點其實也能發(fā)現(xiàn)這種車輛段上蓋項目的主要問題所在。
1、全部都是大體量的項目,大部分區(qū)位靠外圍,大庫存+遠郊盤,去化周期壓力巨大。
2、蓋板施工影響項目的上市進度,不管是城市之光,還是江山府,都晚于同期新盤,很容易被市場走勢拖垮。
3、自身地塊的人流、噪音等都是后期的不利因素,加上還要與地鐵聯(lián)合開發(fā),后續(xù)的相關(guān)配套不確定性較大。
對于TOD這個模式,目前在一線城市,以及香港等算是比較主流,因為房價較高,加上人口密度較大,TOD主打的交通做導(dǎo)向,在地鐵上蓋建造住宅,商業(yè)等一系列配套資源,形成自身的小居住圈。
只不過這也和這幾年地鐵上座率基本是一個方式,目前TOD能開發(fā)成型的城市屈指可數(shù)。
沒有人流做支撐,這種TOD相關(guān)的商業(yè)基本無法形成預(yù)期的規(guī)劃,最終帶來的結(jié)局,就是常規(guī)化住宅,并沒有讓TOD形成真正的優(yōu)勢。
這時候再回頭看,未來這種天空之城一樣的住宅項目,如何進出項目,地鐵運行的影響等,都充滿風(fēng)險。
對于開發(fā)商,被拉長的上市周期,巨量庫存的壓力,以及相關(guān)配套等一系列的資金投入,在這種房企資金背景下,無疑很容易拖垮自己。
綜上,對于樓市一直都有各種新品出現(xiàn),看上去是引入了一線城市的新模式,只不過任何東西的搬運,都離不開自身的環(huán)境因素。
如同那句:橘生淮南則為橘,生于淮北則為枳。
特別聲明:以上內(nèi)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(nèi)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(wǎng)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(wù)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