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航拍銅仁古城的時候,注意到遠處分別位于山尖和山腰的一塔一寺頗為醒目,于是在離開第一個打卡點后便有點迫不及待地前往探訪。塔是之前介紹過的凌云塔(即現(xiàn)在的文筆塔);寺即本文正在詳細分享的回龍寺,別看它規(guī)模不大,又古今建筑交融看上去有點其貌不揚,卻是座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的古剎,據說還曾是川、渝、湘、黔、滇五地聞名的佛教圣地“。
不過相較而言,回龍寺現(xiàn)存的大雄寶殿、藏經閣等雖然也都是清代重建的建筑,每逢佛事活動仍然可聞誦經之聲。但更被銅仁的文人墨客們津津樂道的,還是隱藏在寺內的文筆洞。據說文筆洞縱深20余米,供奉一前一后兩尊佛像。內部留有明朝駐銅仁貴州總兵鄧鐘,民國駐銅仁陸軍新編第28師師長劉伯龍,駐銅仁滇軍文澤民和著名教育家周邦道先生等人的石刻。
而在明代地方志中就有相關記載,銅仁郡人陳珊在太乙山牛角洞(后改名文筆洞)隱居苦讀十余年,于1552年中進士,其子陳揚產、陳廷產等后裔連續(xù)五世共出七位進士,形成"五世七進士"的科舉世家。文筆洞因此成為當?shù)爻缥闹亟痰奈幕笳鳎ρ率檀嬗忻髑逦娜速濏炍墓P峰的詩文十余處。
讓我略感驚訝的是,這座跟古城遙遙相對的文筆峰竟然也屬喀斯特地貌山體,只是隨著當?shù)叵嚓P部門對這一帶自然環(huán)境和重視和保護,現(xiàn)在已經看不到多少宿命裸露在外的巖石和崖壁,那郁郁蔥蔥的模樣,正悄然泛起些許2025年的秋色,可惜來得有點早了,如果一兩個月后再來,定能邂逅文筆峰最多彩的一面吧。
個人又感覺比較有趣的是,聰明的銅仁人總喜歡把文筆峰介紹成“海拔500多米”,如果你留點心,或者說親身去體驗和爬過這座山,那么肯定會對這500米的高度有所新的理解,嘿嘿。所以有市民自稱十分鐘就能登頂,也因此變得十分合情合理了。
圖文原創(chuàng):阿陸,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,歡迎轉發(fā)、分享、內容指正、評論、關注和贊賞,希望媒體或個體尊重原創(chuàng),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!歡迎有正義感的網友讀者看見“盜版”向內容平臺舉報和投訴。需要實景照片和視頻素材可約,本人獨家提供DD代游、代拍、代打卡服務,歡迎洽談,附贈所有拍攝素材。
關于交通:想要探訪回龍寺和牛角洞,自然先要進入文筆峰公園,它的具體地址是“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(qū)河西街道文筆峰107號”,除了自駕外,也可以乘坐當?shù)氐?路 或10路公交車前往,還是挺方便的。
特別聲明:以上內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