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發(fā)現(xiàn)個有趣現(xiàn)象,北上廣深的年輕人開始集體戰(zhàn)略轉移,不是躺平,而是轉場。這事表面看是房價逼的,深挖下去卻是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在重構。
五年前我跟深圳科技園的程序員聊天,他們眼里還閃著上市敲鐘的光,現(xiàn)在同一撥人聚餐,話題變成了老家哪個區(qū)縣政策好。
轉折點在哪,一是產業(yè)轉移讓機會下沉,浙江義烏的跨境電商孵化器里,95后團隊專攻非洲市場,利潤比國貿寫字樓的白領高30%,二是基礎設施打通了財富末梢,云貴川的農產品直播主能通過冷鏈物流把菌子賣到長三角,物流成本比2018年降了57%。
有個在蘇州搞自動化設備的老板說得透徹,現(xiàn)在年輕人不是不能卷,是要卷出性價比。
他在昆山工廠的00后技術員,白天調機器人,晚上在B站教編程,收入超過上海同崗位20%,還不用付每月8000的合租費。這種選擇背后,其實是新一代用腳投票的商業(yè)嗅覺,當一線城市的光環(huán)變成負債率,二三線的產業(yè)配套反而成了新跳板。
這波遷徙潮最值得玩味的是,它既不是逃離也不是退守,而是一次精準的資產重組。就像玩德州撲克,老一代all-in北上廣是賭桌唯一選擇,現(xiàn)在年輕人發(fā)現(xiàn),原來老家縣政府開發(fā)的產業(yè)園里,藏著被低估的潛力股。
特別聲明:以上內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