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 10 月一到,風(fēng)里都飄著螃蟹的鮮香味 —— 菜市場、水產(chǎn)攤前,裝螃蟹的網(wǎng)兜堆得老高,剛撈上來的蟹還在 “吐泡泡”,看著就饞人??蓜偵鲜械捏π凡槐阋耍翘翦e了,掰開殼只有水、沒半點(diǎn)肉,錢花了還鬧心。其實(shí)挑螃蟹有 “門道”,很多人不知道,今天就把老饕私藏的 4 個技巧分享給你,照著做,保準(zhǔn)挑的螃蟹個個鮮肥,老板一看你就懂行,根本不敢忽悠!
1. 先看蟹肚:分公母、辨蟹黃,一瞧一個準(zhǔn)
老輩常說 “九月吃母鮮,十月吃公肥”,10 月正是公蟹的 “黃金期”,膏厚得能流油,所以挑蟹第一步先分公母,別買錯了。分公母特別簡單,記住 “公蟹尖肚臍,母蟹圓肚臍” 就行 —— 把螃蟹翻過來,看肚子上的臍:公蟹的臍像個小尖兒,窄窄的跟 “丁字褲” 似的;母蟹的臍是圓鼓鼓的,裹著肚子像 “包了塊尿布”,連小孩都能一眼分清。
分清公母后,別著急買,再看蟹肚上的紋路:好蟹的肚皮是潔白的,上面的紋路又深又黑,摸起來還有明顯的凹凸感,這說明里面的蟹黃或蟹膏塞得滿,煮出來能爆黃;要是紋路淺淺的、細(xì)細(xì)的,用指腹輕輕一按,蟹肚還會往下凹,這種蟹十有八九是 “空殼”,沒什么肉;還有一種蟹,整個肚皮發(fā)黑,不是臟了就是不新鮮,再便宜也別買。
2. 再看蟹殼:看顏色、捏硬度,肥瘦一眼辨
螃蟹外殼看著差不多,其實(shí)藏著 “肥瘦信號”。老饕挑蟹時,會先看殼的顏色:新鮮肥美的蟹,殼是深青綠色的,迎著光看還泛著亮,像打了層蠟,看著就 “精神”;要是蟹殼偏黃,甚至發(fā)灰,沒一點(diǎn)光澤,說明蟹要么沒長熟,要么養(yǎng)得不好,肉肯定少。
光看顏色還不夠,得捏一捏蟹殼 ——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蟹背的兩邊,輕輕用力按,要是感覺硬邦邦的,按不動,說明蟹肉緊實(shí)、蟹黃滿;要是一捏就軟,甚至能輕微變形,這種蟹里面多半是空的,煮完縮水一大圈,吃著沒滋味。另外,要是蟹殼上有破損、劃痕,也別買,容易藏細(xì)菌,還可能不新鮮。
3. 捏蟹腿:查新鮮、看肉量,軟的直接 pass
挑蟹第三步,一定要捏蟹腿,這步能同時看出 “新鮮度” 和 “肉量”。別捏粗的蟹鉗,要捏最細(xì)的那節(jié)小腿 —— 好蟹的小腿硬得能硌手,用指甲掐一下,殼都不會變形,說明里面的肉塞得滿,煮出來緊實(shí)彈牙;要是一捏就癟,像空管子似的,手指能輕易按進(jìn)去,這種蟹就是 “水蟹”,沒什么肉,蟹黃也少得可憐。
更重要的是,捏蟹腿還能判斷新鮮:拿起螃蟹晃一晃,要是蟹腿耷拉著,碰一下沒反應(yīng),或者輕輕一扯就掉,十有八九是不新鮮的,甚至可能是 “死蟹”。要知道,螃蟹一死,體內(nèi)細(xì)菌半天就繁殖開,不光口感發(fā)柴、沒鮮味,吃了還可能鬧肚子,這種蟹再便宜也別要,直接 pass。
4. 掂重量:同等大小比 “沉手”,越重越肥美
最后一步,別光看個頭,得 “掂重量”—— 很多人覺得 “大蟹就肥”,其實(shí)不是,有些蟹看著大,里面全是水,煮完沒多少肉。正確的做法是:挑兩只看著差不多大的蟹,左手一只、右手一只,來回掂一掂,哪只沉手就選哪只。
沉的蟹說明肉和黃都滿,沒多余的水分,煮出來肉厚、黃多;輕的蟹要么是空殼,要么里面全是水,蒸完殼里空蕩蕩的,吃著不過癮。比如同樣是三兩的蟹,沉的那只可能肉和黃占了一半,輕的那只肉還沒殼重,差得不是一點(diǎn)半點(diǎn)。要是單獨(dú)挑一只,就把蟹放在手心掂,感覺 “壓手”,不像飄著似的,就是好蟹。
特別聲明:以上內(nèi)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(nèi)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(wǎng)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(wù)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