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來事態(tài)真的嚴重了!
10月9日上午9點,中國商務部突然甩出一紙公告,標題直接亮劍:“對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”。公告寫得干脆利落,自發(fā)布之日起立刻執(zhí)行,連個緩沖期都沒留。
為什么會這么突然?
巧了不是?就在幾天前,巴基斯坦剛把首批2噸稀土樣品打包運往美國,還搭上了一批銅、銻等關鍵礦產(chǎn)。這批貨背后是美巴5億美元的礦產(chǎn)合作大單,簽合同的時候雙方笑容滿面,仿佛找到了“對抗中國稀土霸權”的新出路。
更精彩的還在后頭——巴基斯坦軍方顧問團隊居然偷偷向美國遞方案,提議在阿拉伯海沿岸的帕斯尼建個新港口,專門用來運輸稀土。這地方離中國援建的瓜達爾港只有112公里,幾乎就是貼著臉搞事情。巴方算盤打得響:港口建起來,美國投資涌進來,自家礦產(chǎn)就能直通歐美市場;另外讓美國跟中國斗,自己兩邊套好處,美滋滋。
美巴稀土合作
帕斯尼港距離“中巴經(jīng)濟走廊”的關鍵投資項目瓜達爾港僅112公里
但他們的算盤明顯沒打到位
畢竟稀土這玩意兒不是挖出來就能用的。
巴基斯坦礦洞里刨出來的頂多是原料,而真正卡脖子的,是提純加工和技術——全球近70%的高純度稀土產(chǎn)能在中國手里,高端磁材制造技術更是被中國牢牢捏著。巴基斯坦自己都承認,缺設備、缺技術、連安全形勢都成問題,離了外部支持根本玩不轉(zhuǎn)。世界上很多國家有礦,卻沒法提純、沒法分離,更造不出高性能磁材。換句話說,稀土的關鍵不在“挖”,而在“煉”。
也正因此,這次中國管的不是“稀土礦”,而是“稀土技術”。這一步極為關鍵。過去幾年,美國、日本、歐盟都在想方設法“去中國化”,搞所謂的稀土產(chǎn)業(yè)鏈“安全重建”,但他們發(fā)現(xiàn):技術環(huán)節(jié)根本繞不開中國?,F(xiàn)在商務部正式把“稀土技術”列入出口管制目錄,意味著哪怕你花高價買礦,也別想輕易買到中國的提純工藝、分離設備參數(shù)、磁材制造配方。
換句話說,中國這次不光“卡脖子”,還把“鑰匙孔”都鎖上了。
所以中國這波管制,看似突然,實則精準打擊:
你賣礦石可以,但想偷技術?門都沒有!
公告里白紙黑字寫著,連“生產(chǎn)線調(diào)試”“工藝參數(shù)支持”都被劃進管制范圍。說白了,就算美國把巴基斯坦的礦全搬回去,沒有中國技術加持,煉出來的東西恐怕連手機振動馬達都造不出來。
中國這一步并非情緒化反應,而是長期戰(zhàn)略的自然升級。其實早在2024年底,中國就已對鎵、鍺、石墨、鈮鉭等關鍵金屬實行出口許可制度,今年4月又把部分中重稀土納入管控。如今的第62號公告,只是把管理重點從“原料”進一步擴展到“技術”。從政策邏輯上,這是防止“技術外溢”的補強措施,是一次制度上的“閉環(huán)”。
但我覺得,這次政策“提前”發(fā)布,恐怕跟美巴合作脫不了干系。
中國這招技術管制,與其說是“反制”,不如說是“降維打擊”:你們還在搶礦石的時候,我已經(jīng)開始卡技術脖子了。畢竟,稀土戰(zhàn)爭的終極戰(zhàn)場,從來不在礦坑里,而在實驗室和生產(chǎn)線中。
特別聲明:以上內(nèi)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(nèi)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(wǎng)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