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優(yōu)秀的領導者,不是看有多少人聽命于你,而是看你能成就多少人。
這句話,像一根刺,扎進了無數手握權力卻倍感孤獨的管理者心里。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場景:一位總監(jiān),在會議上揮斥方遒,下屬卻陽奉陰違;一位老板,為企業(yè)嘔心瀝血,團隊卻缺乏活力,推一步走一步。職位賦予了他們命令的權力,卻沒有賦予他們真正的影響力。這種影響力的缺失,根源往往不在于戰(zhàn)略眼光或業(yè)務能力,而在于一些更深層、更關乎人性的特質。
今天,老王就“成就他人”的能力來聊聊現(xiàn)代職場中最稀缺的領導品質。
先看一個案例:
某科技公司,公司的研發(fā)部總監(jiān)李強,是一位典型的技術精英出身的管理者。他專業(yè)能力極強,對行業(yè)趨勢判斷精準,為公司的技術路線立下了汗馬功勞。被提拔為總監(jiān)后,他更是兢兢業(yè)業(yè),事無巨細都要過問,希望團隊能像他一樣高效、精準。
然而,事與愿違。李強發(fā)現(xiàn),團隊的氛圍變得越來越沉悶。每周的例會成了他的“一言堂”,當他詢問“大家有什么意見”時,回應他的往往是沉默。項目的推進,完全依賴于他制定的詳細計劃,團隊成員只是被動的執(zhí)行者,一旦遇到計劃外的難題,第一反應是上報,而不是主動解決。更讓他苦惱的是,近一年來,團隊的核心骨干接連提出了離職,理由都頗為相似——“想尋求更好的發(fā)展機會”。
李強非常困惑,也十分委屈。他覺得自己為團隊付出了全部心血,制定的計劃都是為了公司和團隊好,為什么換來的卻是員工的疏離和離開?他嘗試過提高獎金、組織團建,但效果甚微。
這個困局,在現(xiàn)代職場中極具代表性:一個能干的上司,帶著一支看似聽話卻毫無生氣的團隊。問題的核心,就在于李強扮演的是一個“監(jiān)工”式的管理者,而非一個“教練”式的領導者。他關注的是“事”的完美,卻忽略了“人”的成長。
為什么“成就他人”如此艱難?剖析李強困局的三個根源:
1、對“控制感”的過度迷戀,淹沒了團隊成員的安全感與創(chuàng)造力。
許多像李強一樣從業(yè)務骨干提拔起來的管理者,其成功往往源于對細節(jié)的把控和對完美的追求。當他們成為管理者后,會不自覺地將在業(yè)務上的成功經驗復制到團隊管理上,認為只有嚴格控制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才能確保結果不出偏差。這種對“控制感”的迷戀,本質上是一種內心對于不確定性的恐懼。他們害怕授權會帶來錯誤,害怕放手會導致失控,于是選擇緊緊抓住決策權。然而,管理學中有個著名的“控制悖論”:你控制得越緊,你實際能控制的就越少。當李強事必躬親時,他傳遞給團隊的信號是“我不信任你們的能力”。團隊成員在這種高壓控制下,會逐漸喪失心理安全感——一種可以坦然表達想法、不怕犯錯的安全感。沒有安全感,就沒有冒險精神,更沒有真正的創(chuàng)新。員工會傾向于只做你要求的事情,絕不越雷池半步,因為多做多錯,少做少錯。最終,整個團隊的能量上限,就被鎖定在了管理者個人的能力和精力上限上。李強一個人再厲害,也無法抗衡一個充滿活力和創(chuàng)造力的團隊,而他恰恰用自己的“控制”,親手扼殺了這種可能性。
2、“交易型”領導思維根深蒂固,將領導與下屬的關系簡化為冰冷的利益交換。
當李強發(fā)現(xiàn)團隊士氣低落時,他的第一反應是提高獎金、組織團建。這暴露了一種典型的“交易型”領導思維:我付你薪水、給你獎勵,你為我完成工作。這種思維模式在工業(yè)時代或許有效,但在知識經濟時代,尤其面對以90后、00后為主體的職場新生代時,其弊端暴露無遺?,F(xiàn)代員工,特別是優(yōu)秀人才,他們工作的目的早已超越了簡單的謀生。他們渴望被尊重、被理解、被認可,渴望在工作中獲得成長、實現(xiàn)價值。如果領導者只把員工視為完成任務的“工具人”,那么員工也只會把工作視為一份“交易”,不會投入真正的熱情和忠誠。當有更好的“交易”機會(比如其他公司更高的薪水或職位)出現(xiàn)時,離開就成了必然選擇。李強試圖用“交易”的手段(獎金)來解決“情感”和“價值”層面的問題(缺乏成長感和歸屬感),這無疑是緣木求漁。領導力本質上是一種影響力,而影響力建立在深厚的情感連接和價值認同之上,這遠非簡單的利益交換所能達成。
3、誤將“解決問題”視為核心職責,而忽略了“培養(yǎng)解決問題的人”這一更重要的使命。
作為技術高手,李強習慣于沖鋒在前,為團隊掃清一切技術障礙。當下屬遇到難題時,他的第一反應往往是“我來搞定”,因為這最高效、最直接。短期內,問題確實被迅速解決了。但長期來看,他剝奪了下屬絕佳的學習和成長機會。領導者的核心職責,應該從“運動員”轉變?yōu)椤敖叹殹薄R粋€優(yōu)秀的教練,不會自己下場去打球,而是通過指導、激勵和信任,讓隊員發(fā)揮出最佳水平。如果李強每次都能忍住“親自上手”的沖動,而是通過提問引導下屬思考:“你覺得問題的關鍵可能在哪里?”“我們有哪些可能的解決方案?”“如果嘗試A方案,可能會遇到什么風險,如何規(guī)避?”……這個過程雖然比直接給答案更耗時,但它能真正提升下屬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。領導者最大的成功,是培養(yǎng)出更多能獨當一面的領導者,而不是培養(yǎng)出一群永遠需要指令的執(zhí)行者。遺憾的是,很多管理者沉迷于解決具體問題帶來的即時成就感,卻忽視了培養(yǎng)人才這項更具長期價值的“慢功夫”。
如果你遇到這樣的問題,該如何破局呢?老王給你3點建議:
1、真正的高明,不是讓所有人都聽你的,而是讓所有人都能發(fā)揮自己。
放下你無處安放的控制欲,學會為團隊創(chuàng)造“心理安全區(qū)”。具體怎么做?首先,你要有意識地在會議上“閉嘴”,尤其在討論環(huán)節(jié),強制自己最后發(fā)言,避免你的觀點過早地影響甚至壓制了團隊成員的想法。其次,公開為“有價值的失敗”鼓掌。當一個員工因為嘗試創(chuàng)新而失敗時,不要急于批評,而是和他一起復盤,肯定其探索精神,并分析教訓。這會明確告訴團隊:我們鼓勵創(chuàng)新,也包容試錯。最后,大膽授權,并允許下屬用與你不同的方式做事。只要目標明確,原則清晰,就應該給予他們充分的自主權。記住,你的目標是“成事”,而不是必須“按你的方式成事”。當你開始信任團隊,團隊才會回報你以責任感和創(chuàng)造力。
2、領導的魅力,不在于你站得多高,而在于你能否讓身邊的人變得更好。
打破冰冷的交易思維,建立有溫度的“成長型”關系。這意味著,你需要將團隊成員的個人成長納入你的核心工作目標。每周或每半月,不要只談工作進度,可以花15-30分鐘與核心成員進行一次“成長對話”,了解他近期的困惑、未來的職業(yè)規(guī)劃,并共同探討如何在當前崗位上獲得所需的技能和經驗。成為下屬的“職業(yè)生涯教練”,而不僅僅是“工作任務分配者”。同時,要學會“推功攬過”。當項目成功時,把功勞歸于團隊;當出現(xiàn)問題時,主動承擔起作為領導者的責任。這種擔當,會極大地贏得員工的尊重和信賴。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當你真心為他們的發(fā)展著想時,你所獲得的忠誠度和團隊凝聚力,是任何獎金都買不來的。
3、最高的領導智慧,是讓“你不行”變成“你們都可以”。
完成從“救火隊長”到“能量源泉”的角色轉變。你的首要任務不再是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具體問題,而是賦能團隊,讓他們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實踐表明,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機制而非疲于應付。比如,可以推行“輪值問題負責人”制度,每周指定一位員工作為復雜問題的牽頭人,由他組織討論和決策,你只提供資源和支持。你還可以鼓勵團隊建立“知識庫”和“錯題本”,將常見的難題和解決方案沉淀下來,實現(xiàn)知識共享。更重要的是,你要學會提問和引導,用蘇格拉底式的追問,啟發(fā)下屬自己找到答案。這個過程,就是在培養(yǎng)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。當你的團隊能夠自主運轉,甚至能在你不在時表現(xiàn)得一樣出色時,你才真正實現(xiàn)了領導者的價值——通過成就他人,來成就更大的事業(yè)。
那么,對于現(xiàn)代職場人,該如何運用“成就他人”的智慧?老王建議你:
1、賦能個體,激活組織末梢的神經單元。
在傳統(tǒng)的金字塔結構中,信息傳遞慢,決策鏈條長。而現(xiàn)代企業(yè)面臨的商業(yè)環(huán)境瞬息萬變,要求組織必須更加敏捷。通過“成就他人”,將決策權和行動權下放給一線員工,就如同激活了組織的“末梢神經”。他們能第一時間感知市場變化,并快速響應。對于職場人而言,這意味著即使你不在最高位,也可以通過主動賦能你的同事、你的項目伙伴,在小范圍內營造一種互信、互助、共同成長的“小氣候”,這不僅能提升你們共同的工作效能,也會讓你成為團隊中不可或缺的粘合劑和價值放大器。
2、打造人才“造血”機制,構筑企業(yè)最深的護城河。
在知識經濟時代,人才是企業(yè)最核心的資產,也是最難以復制的競爭優(yōu)勢。一個只能靠高薪從外部“輸血”的企業(yè),成本高昂且文化不易融合。而一個善于“成就他人”的領導者,能在內部打造強大的人才“造血”機制。對于企業(yè)高管和老板而言,投資于領導者的“教練式”培養(yǎng),其長期回報遠高于任何一項短期業(yè)務。它會形成一種良性的企業(yè)文化:優(yōu)秀的人吸引和培養(yǎng)更多優(yōu)秀的人,從而構筑起堅實的人才梯隊。這確保了企業(yè)在任何風浪中,都能擁有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內生動力。
3、實現(xiàn)個人價值與組織價值的同頻共振,贏得發(fā)自內心的追隨。
現(xiàn)代員工,尤其是優(yōu)秀人才,越來越追求工作的意義感。當他們感受到領導者是在真心實意地幫助自己成長、實現(xiàn)個人價值時,會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。這種情感連接,會讓他們將組織目標內化為個人目標,從而激發(fā)出巨大的內在驅動力。對于任何層級的職場人,踐行“成就他人”的原則,都能幫助你建立真誠、穩(wěn)固的職場關系網絡。你會發(fā)現(xiàn)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(zhàn),而是被一個由你親手培養(yǎng)起來的、信任你、支持你的團隊所環(huán)繞。這種通過成就他人而獲得的領導力,才是真正穩(wěn)固、無法被職位剝奪的影響力。
領導力的終極考核,不在上級的評估表上,而在你離開后,團隊的臉上是否依舊有光,心中是否依然有火。、
特別聲明:以上內容(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)為自媒體平臺“網易號”用戶上傳并發(fā)布,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